中國網財經3月10日訊(記者 陳瓊)近年來,不少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受到山寨品牌的侵擾。3月10日,據泰國一律所透露消息,瑞幸在泰國提起的訴“山寨瑞幸”商標侵權案,法院做出最新判決,瑞幸咖啡勝訴。
源自泰國某律所發布的信息
根據律所公布的法院判決結果,法院確認瑞幸對涉案商標擁有在先和更好權利,判令被告方撤銷已注冊的瑞幸咖啡相關商標,且被告方不得繼續使用相關瑞幸標識。同時,被告方還需要向瑞幸咖啡支付損害賠償,包括一次性賠償(1000萬泰銖)以及從起訴日(2024年3月4日)起按日計算的每日10萬泰銖的持續性賠償。據了解,截至發稿日,目前總賠償累計已超46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除此之外,被告還需承擔部分訴訟成本。
泰國某律所發布的判決信息
泰國出現假“瑞幸”已有多年,2022年初,一位中國網友在泰國旅游時發現“泰國瑞幸”門店,隨后在當年8月,瑞幸咖啡方面發布聲明,瑞幸咖啡沒有在泰國開店,泰國的瑞幸門店是仿冒門店,并表示已采用法律手段維權。泰國假瑞幸對瑞幸咖啡商標的字體、顏色以及標志性鹿頭進行了全方位“模仿”,僅僅是鹿頭的方向由朝右變成了朝左,標識整體顏色對調,“luckin coffee”字樣下增加一行泰文。
據了解,在東南亞市場,長期存在“貼牌搶注”亂象。不僅瑞幸咖啡,多家中國企業在泰國同樣也遭到侵權。僅該案涉及的被告公司,旗下也還有眾多“山寨品牌”,從順豐、極兔、周生生、周大福,到奈雪的茶、農夫山泉等。這些案例也警示中國出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先于市場布局,提前做好商標檢索和保護工作至關重要。
針對企業出海知識產權保護,福建省政協常委、民革福建省委會主委夏先鵬建議,出海企業采取前瞻性策略,充分研究出海目標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相應的執法司法環境,調研當地的知識產權制度,將其作為投資和運營評估的重要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