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劉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我國零碳園區建設情況如何?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南省委會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在多個園區走訪調研后發現,盡管部分地區搶灘布局,加快建設各類零碳園區、近零碳園區、低碳園區和綠色園區,但在整體推進上,仍面臨園區頂層設計缺失,缺乏全過程、全環節的標準統一框架,動態監測能力不足、核查與問責機制缺失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南省委會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受訪者供圖園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但也是碳排放大戶。其中,僅工業園就貢獻了全國碳排放總量的31%。近年來,園區正加速從單純減排向全面低碳發展轉變,成為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
“當前中國工業園區平均化石燃料消費占比大”,楊洪明指出,盡管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加速部署,其發電規模仍難以支撐園區高負荷、連續生產的用能需求,且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推進緩慢,加之園區碳資產開發能力不足,碳交易參與缺乏,碳金融工具創新滯后,碳減排價值難以實現向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
楊洪明說,以零碳園區建設為突破口,探索系統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已成為推動園區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路徑。
楊洪明建議,整合低碳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針對低碳建材應用、綠色施工等關鍵環節,建立全國統一的碳足跡核算方法與產品認證體系;重塑零碳園區能源鏈,以清潔高效為目標,以電能替代為核心,構建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加快能源供應鏈升級,推動清潔能源規?;瘧茫粍撔铝闾紙@區價值鏈,聯合金融機構建設碳資產管理系統與開發運營體系,探索園區主導、企業共建的減碳收益共享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