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 張尼)“過去我們更多是去海外看一些比較好的產品,看看能不能學習借鑒,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很多海外客戶會來我們這里采購。”在近日舉辦的2025雅森北京展上,佑旅優品品牌運營總監郭昊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道。
作為一家專注于汽車后市場服務的企業,佑旅優品的經歷不是個例。伴隨全球汽車產業鏈的重構,中國汽配產品的高性價比正吸引來大量海外客戶。
轉型,抓住新能源紅利
2月21日至24日,第36屆中國國際汽車服務用品及設備展覽會,中國國際新能源汽車技術、零部件及服務展覽會(雅森北京展CIAACE)在北京舉辦。作為汽車后市場年后最早舉辦的全產業鏈盛會,本次展會橫跨改裝車、新能源車、燃油車三大賽道,數千家中外企業參展。
曾經,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中國在關鍵零部件生產的占比不高。如今,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逐步走在世界前列,供應鏈有望創造更高價值。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120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0%。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展會上,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自然成為最大亮點。
對于企業而言,當下,誰能跟上配套產品,誰就搶占了先機。
2025雅森北京展上展示現場拆車。 中新網 張尼 攝“今年我們會把重心放在線上銷售,研發的產品重心放在電車上。”艾馳楷時(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HKS中國)總經理張麗麗告訴記者。
面對市場的調整,這家來自日本的通用改裝部件老牌制造商正在積極調整策略。張麗麗說,到目前為止公司做的都是油車產品,今年會調整方向,雖然電車不需要排氣、潤滑油添加劑等產品,但是輪胎、輪轂、剎車、避震器以及其他外觀件后續會開發出來。
“這兩年隨著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有更多的衍生性需求。”郭昊說,這些年,用戶畫像出現明顯變化,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新能源車主,產品需求也隨之改變。佑旅優品今年也在新能源配套的輕改方面做了重點布局。除原有特色的窗膜、車衣和改色膜以外,今年在展會上還帶來了包括智能小桌板、電動踏板等在內的眾多新能源輕改項目。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貼車衣的車主比較少,但這兩年車衣的發展比較迅速。比如,去年到今年,改色TPU的需求旺盛,它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可能會變大,這也是因為年輕車主對美觀和修復性有雙重需求。”江蘇鎧龍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曉雯在采訪中也談及了用戶需求變化。她認為,面對新形勢,企業的產品要順應變化,抓住市場機遇。
在郭昊看來,變化的還有整個產業鏈:“車企對于第三方拓展服務商的態度從過去的封閉、半封閉轉變為開放,讓第三方的一些技術可以更好融入到車上。”
資料圖: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作業。李南軒 攝“海外客戶聽到報價都覺得不可想象”
市場變化的同時,行業內的競爭也隨之加劇。
“倒退十幾年,那時改裝圈可能只有HKS,客戶可選性比較少,現在不一樣,隨著中國產品的品質提升,行業也會變‘卷’。”張麗麗坦言。不過在她看來,技術以及產品全線覆蓋仍然是HKS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行業‘卷’要分兩個方向看,如果純粹‘卷’價格,可能會導致一些品牌和廠家犧牲技術和用料,但是現在‘卷’的方向可能更多會傾向于技術研發,這對于行業來說是好事。”郭昊說。
企業感到“卷”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趨勢之下,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新能源車產業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汽車零部件類產品出口金額累計達到1056.1億美元,同比增長6.8%;汽車零部件產品進口金額294.4億美元,同比下降1.4%。
《美國汽車新聞》此前發布的2024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單顯示,中國汽車公司上榜總數較往年進一步增加,整體排名也有所提升。
2025雅森北京展的觀眾數據變化同樣印證了這樣的趨勢——前三天,觀眾人數同比增長35.6%,國內觀眾與國外觀眾比例為95.9%:4.1%,國外觀眾占觀眾總數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國外觀眾人數同比增長20.1%。
郭昊告訴記者,過去,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經常需要向海外產品取經,如今,無論是膜類產品、還是新能源汽車其他配套產品,中國企業已經逐漸進入領先行列。
“現在,很多海外客戶會來我們這里采購,尤其是聽到產品性能和報價時,都覺得不可想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