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2月13日電 (儲瑋瑋)近期,安徽各地密集召開“新春第一會”,科技創新成為亮眼的主題。從省級部署到地市行動,安徽以“科技引領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圍繞創新生態構建、產業升級、數字化轉型等方向,掀起開年拼發展的熱潮,為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錨定科技坐標。
2月13日,合肥經開區“新春第一會”現場。吳蘭 攝2月13日,合肥經開區召開“新春第一會”,提出要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建設世界一流園區,奮力開創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024年,合肥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約3700億元,增長11.3%;百億以上企業增至17家,“四上”企業營收近8000億元,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七、長三角第四。
合肥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李大勇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必須通過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5年,合肥經開區將重點推進“五個強區”戰略,包括產業強區、創新強區、開放強區、人才強區和品質強區,確保在高質量發展上再創佳績。
資料圖:航拍安徽馬鞍山馬鋼工廠。 張婭子 攝沿江城市馬鞍山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數字賦能制造業”。該市2025年“新春第一會”提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全域數字賦能為路徑,以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性抓手,以“人工智能+”和“數據要素×”為驅動,以項目和場景為帶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皖北城市宿州“新春第一會”聚焦“5512”產業高質量發展暨高水平招商引資。會議提出,要大力推進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鼓勵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深入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積極爭取第二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淮南“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發展的核心位置,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上闖出新路。要著力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建強科技創新平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數據顯示,安徽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50625億元,同比增長5.8%,經濟運行逐季向好、結構向新向優,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國、領先中部地區和長三角地區。
2月5日,安徽省在“新春第一會”提出,要錨定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以下簡稱“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