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清遠2月13日電 (張璐)廣東清遠英德市被譽為“中國麻竹筍之鄉”,是全國麻竹筍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區。據英德有關部門統計,到2024年底止,麻竹筍綜合產值達到101.57億元(人民幣,下同),在清遠五大百億產業中,率先成功突破過百億大關,成為當地一大支柱富民產業。
作為“中國麻竹筍之鄉”,近年來,英德通過擴大種植規模、延伸產業鏈條、開拓銷售市場等創新舉措,推動麻竹筍產業實現了全方位升級,做強做大。截至2024年底,英德全市西牛麻竹筍種植面積達到85.91萬畝,從業人員超8.8萬人,產量高達141.4萬噸。
麻竹筍在當地被稱為“剝皮黃金”。筍農謝紹春是眾多受益者之一。麻竹筍對他而言,不僅是美味佳肴,更是致富的“搖錢樹”。謝紹春幾年前從珠三角返鄉種植西牛麻竹筍,依靠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辛勤努力,2024年在麻竹筍收購價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創收超過10萬元。“我已十分滿足,2025年爭取更好的收益。”謝紹春說道。
在英德西牛鎮,清遠仟壹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仟壹”)的生產車間,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員工們忙著將生產出來的筍制品分揀、打包、裝車,銷往全國各地。仟壹主要生產以益生菌發酵的西牛麻竹筍制品,憑借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據了解,2024年,仟壹訂單量猛增,年產值約3000萬元。仟壹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這是我們培養出來的益生菌菌液,它是用來發酵竹筍的。它的作用是和竹筍結合,消化掉竹筍里面的一些苦澀的物質,然后發酵產生乳酸。同時,它可以進行防腐,提高竹筍的質感和口感,從而能夠讓我們的竹筍品質得到提高。”
落戶西牛鎮的廣東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笙笙”),年后多條智能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將麻竹原料經過碎解、成型、消毒殺菌等多道工序后,變身為一套套竹制的餐盒、刀叉勺等產品,打包完成后迅速發往國內外市場。
竹笙笙負責人王華珍說,公司通過回收筍農以往廢棄的老麻竹筍筒、筍殼、竹子,轉變為以可再生竹纖維為主的專利配方全降解復合材料,日產量達130萬只,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英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以廣東省級“補改投”產業園及鎮域產業園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精深加工產業發展,進一步延長麻竹筍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讓更多像謝紹春這樣的筍農和清遠仟壹農業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從中受益,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