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瑞士達沃斯1月24日電 (記者 馬秀秀)以“智能時代的合作”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24日在瑞士達沃斯落幕。此屆年會匯聚了全球近3000名各界領袖,其中超過1600位商業領袖,有70多位來自大中華區。
中國共有17家民營企業參加此屆年會,7家企業參與不同場次發言,圍繞全球化拓展、綠色創新發展等議題闡述理念。此間,多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企業全球化發展密碼。
東軟集團成立于1991年,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公司,是行業領先的全球化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東軟醫療設備已經出口到全球110多個國家,其CT核磁超聲設備覆蓋到70%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軟集團的軟件對美國和歐洲出口已經持續20多年。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王楠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自創業開始,東軟集團就實行國內國際市場雙軌并行,因此國際化一直是東軟的重要戰略。不過與30年前國際化主要依靠規模化人才和成本優勢相比,現在中國的科技與創新成為企業出海的核心競爭力。
她舉例稱,汽車領域是東軟集團核心業務之一。多年前東軟在與國際車廠合作時,更多是完成規模化的軟件開發和銷售,現在更多則是出口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經過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創新驅動的歷練和檢驗,面向全球推廣。
作為綠色科技企業,遠景科技集團在全球擁有20多家運營和研發中心,以及50多家制造基地。在全球化方面,遠景科技注重生產本地化。
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表示,氣候轉型帶來了新的貿易形式,而新貿易形式背后是新貿易中心,這些新貿易中心背后是新的產業集群。生產本地化為本地社區和擁有豐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
他舉例稱,像巴布亞新幾內亞這樣的國家,擁有豐富的水電和風能資源,同時還擁有豐富的生物碳。這將是建立零碳產業園的絕佳地點。如果在此建立一個綠色甲醇的零碳產業園,這些綠色甲醇可以運往全球海事加油中心新加坡,從而為全球海運貿易減碳。因此,這種轉型將創造許多奇跡,為這些發展中國家提供建立新產業集群的機會。
中國AI醫療企業醫渡科技專注于醫療智能開發與應用,公司著力解決在公共衛生、研究、診療三大醫療場景下智能化應用痛點。據介紹,過去幾年,醫渡科技已經成功開拓了文萊、新加坡、美國等市場,并正積極布局日本、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其它關注、重視醫療科技發展的國家。
醫渡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宮如璟表示,進入新市場需要適應新的法律和文化環境,與當地員工和監管機構建立良好溝通,并不斷迭代和優化解決方案。面對不同的市場競爭環境和監管要求,公司采取“敏捷式出海”策略。
她說,醫渡科技始終保持審慎態度,秉持“小步快跑”的理念,通過多次迭代與適應,以確保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穩健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