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平1月24日電 (張麗君元喆翰)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崇仁鄉深入挖掘特色傳統文化,通過“文化+旅游”“非遺+康養”模式,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激活傳統文化新活力。
“建昌幫”作為全國四大中藥炮制技術流派之一,發祥于江西南城,在抗戰時期扎根福建,光澤“建昌幫”便是其分支。2019年,光澤“建昌幫”中藥炮制傳統技藝經福建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光澤縣崇仁鄉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西大門,厚樸、七葉一枝花等藥材長勢喜人。崇仁鄉崇仁村書記黃慶福說,“現在田里除了水稻種植,還能進行藥材輪作,林下經濟套種的藥材也將迎來豐收,村民們現在挖開泥土都能找到致富的‘密碼’。”
游客參觀池湖驛展館。元喆翰 攝崇仁鄉采用“古街+康養”模式,依托“建昌幫”和本地道地藥材,盤活約10畝老舊房屋,打造“建昌幫”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該中心預計于2025年3月完工,集展示、康養、理療等功能于一體,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養生體驗。
在水利文化方面,崇仁鄉共青村的紂王壩采用獨特的暗渠設計,即便在枯水期也能匯聚地下水,灌溉近萬畝良田。2022年,紂王壩被確認為福建省河湖文化遺產。崇仁鄉黨委政法委員楊建華介紹說,得益于紂王壩獨特的暗渠設計,它在干旱季節匯聚地下水資源,發揮灌溉功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通過明渠與暗渠的結合,能夠灌溉周邊近萬畝良田。
紂王壩。元喆翰 攝目前,當地已啟動紂王壩保護開發工程,將自然景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建設山水垂釣基地和濕地公園。
村民們還利用紂王壩下游的竹資源制作竹筏,增加收入。“先把竹子砍好,晾干,到二三月就可以制作武夷山景區預定的大竹筏了。一年下來,僅做竹筏這一項,我就能收入三四萬元。”崇仁鄉共青村村民嚴必水指著剛砍下的竹子高興地說。
此外,北溪濕地改造提升項目正在穩步推進,該項目將串聯紂王壩,打造水韻體驗路線,并引入竹筏游覽項目,整合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資源。
同時,崇仁鄉與閩臺鄉建鄉創團隊合作,將當地出土的象鼻盉、原始瓷尊融入宣傳IP矩陣,通過小品裝飾、墻繪等形式,實現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
崇仁鄉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探索“文化+旅游”“非遺+康養”等路徑,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留住鄉愁記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