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宿遷1月22日電 (劉林 唐娟)“王躍,28.5斤,第一名;陳忠元,27.6斤,第二名;陳忠玉,27斤,第三名……”22日上午,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橋北村養殖水塘岸邊熱鬧非凡,經過嚴格稱重,該村黨支部書記蔡則順宣布“魚王”誕生,塘邊圍觀村民喜笑顏開,響起一片掌聲。
捕魚隊的師傅們把大魚裝入網箱。劉林 攝養魚是橋北村的特色產業,村里擁有3000余畝優質魚塘,水質優良,為魚兒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當天上午,橋北村的魚塘邊停滿了運魚卡車,魚兒在網中歡騰跳躍,濺起層層水花。捕魚隊的師傅們把一條條大魚揀入網箱,吊車再將網箱中的魚兒吊入運魚卡車,現場一片豐收的喜悅景象。
“今年我承包了400余畝水面,主要養殖青魚,每畝能產出4000斤成魚。”“魚王”王躍臉上滿是喜悅,他介紹,今年青魚的價格略有下調,但飼料價格也有所下降,“所以總體來說,利潤與往年基本持平。”
獲獎養殖戶展示養殖的青魚。劉林 攝“春節前這一個月,村里能捕撈五千萬斤左右的青魚,主要銷往蘇州、無錫等地。”蔡則順介紹,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村里牽頭成立了漁業公司,統一與飼料廠談合同、談價格,降本增效。“通過‘魚王’爭霸賽,展示我們村里的養魚產業特色,讓大家知道我們橋北村的青魚就是好,打響橋北村青魚的名氣。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做大做強村里的養魚產業,讓村民賺到更多的錢,讓大家的日子更富裕、更紅火!”
“肉嫩緊實,且帶有天然的甜味,果然只有好水才能養出好魚。”“我想擴展養殖塘的面積,你們誰有空閑的塘口?”“魚王”爭霸賽結束后,村里的養殖戶們久久不愿離去,他們聚集在村支部,一起交流養魚技術,展望行業前景,并品嘗用剛捕撈的青魚燒制的當地特色美食——瓦塊魚。
“這樣看來,我們舉辦‘魚王’爭霸賽的目的就達到了。”蔡則順笑稱,比賽不僅是要展示橋北村漁業的豐收成果,更是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交流養魚技術的平臺,讓他們能“沉浸式”投入到村集體的產業發展中來,更自覺地弘揚當地傳統漁業文化,提升橋北村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