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下,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金融大模型建設與賦能。其中,公共數據的開發利用對金融業提質創新、驅動更多創新潛力具有重大意義。”1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有此分析。
《2024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雙50報告》注意到,官方已明確提出到2028年將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形成一批數據空間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報告認為,密態計算等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安全領域大模型在部分場景的應用,將助力金融業應對更加復雜的安全威脅。
“過去一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驅動金融科技從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以及加強風險防控等方面,為金融‘五篇大文章’賦能。”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楚東說。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滲透將引領金融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通過數據驅動決策、跨領域創新協作以及創造更多高附加值崗位,優化資本、技術、勞動、管理等各要素配置效率,促進企業和全社會整體生產力的顯著提升。”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說。
報告還顯示,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熱情持續高漲,出海目的地不斷拓展,模式也向縱深發展。多數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走出去”,其業務領域從傳統金融服務拓展到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指出,金融科技不僅對數據要素的價值實現起到促進作用,還在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技術研發、場景創新和全鏈條賦能等方面的支持,極大促進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將圍繞幾大關鍵領域展開”,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黃艾舟說,例如金融大模型的落地挑戰與應用探索、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金融科技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加速等。
在發布報告的同時,畢馬威中國揭曉新一屆金融科技雙50榜單。榜單顯示,在城市和地域分布方面,京滬深三地優勢明顯,眾多優秀企業集聚于此,形成強大的金融科技產業集群。長三角、粵港澳和京津冀城市群企業占比達92%,區域協同發展效應顯著。
專家分析榜單說,從技術要素來看,人工智能占比首次超過大數據位居第一,且相關細分技術要素占比靠前,反映出企業加大人工智能布局。高比例的企業技術人員占比、較長的企業成立時間,也表明行業注重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