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月10日電(記者 楊兵 孫婷婷)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活動10日在濟南舉辦。現場發布《濟南片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便利化措施》,在外籍人才往來便利化、科技創新、創新創業、工作生活等方面推出16項便利化創新舉措,旨在增強外籍人才在濟南學習、工作、生活的便利度和獲得感,為外籍人才創新創業營造更加寬松、有利的政策環境。
濟南市副市長,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任廣鋒在致辭中表示,濟南片區創新山東自貿試驗區內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互認機制,建立外籍高層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薦“直通車”制度,為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了全方位、便捷化的服務體驗。濟南片區獲批以來,已累計服務外籍人才聘用單位200余家,服務外籍人才近700人次,其中外國高端人才(A類)占比34%,累計新設外資企業506家,為濟南片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國際智慧與活力。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活動10日在濟南舉辦。主辦方供圖山東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李延輝在致辭中介紹,山東自貿試驗區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濟南片區在外籍人才引進、外資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不斷開展改革探索,創新推出一系列便利化舉措,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Peter Poechmueller以自身在濟南的經歷為例,講述了在濟南感受到的濃厚創新氛圍與人文關懷。他提到,濟南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有著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和積極向上的創新創業氛圍,給予了外籍人才廣闊的施展才華空間,無論是科研項目的推進還是與本地企業的合作,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支持與協助。他鼓勵更多的外籍同行加入濟南片區的發展行列,共同挖掘這里的無限潛力,實現個人與地區發展的雙贏。
作為荷蘭籍人才,山東交通學院外籍教授大勇則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濟南的生活日常和體驗。自2004年來到濟南,大勇憑借字典開啟了與濟南的交流之旅,逐漸克服了語言不通和飲食風格、傳統習俗等習慣的不同,融入濟南這座歷史和現代并存的城市。“我利用空閑時間打卡大明湖、曲水亭街、超然樓、寬厚里等景點,感受濟南的傳統文化。”
海樂香辛料(濟南)公司CEO金強蔚分享說,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成立以來,公司享受到制度創新的政策紅利。“2024年,公司從加拿大進口21噸黃芥子,成為濟南市首單順利通關的進口藥食同源產品,這項改革不僅幫助企業直接節省了40萬元人民幣的采購成本,更從根本上破解了進口藥食同源原材料的制度性堵點。”
會上,“濟南片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服務聯盟”成立,將整合各方資源,用好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政策紅利,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打造集政務服務、政策服務、金融服務、企業服務等于一體的外籍人才全方位服務平臺。中國韓國商會副會長、濟南韓國商會會長梁基京,濟南安生學校副校長兼外籍子女學校校長David Dee,濟南高新區投資促進部王賽博受聘“濟南片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服務聯盟首席服務官”。首席服務官將發揮自身行業資源與豐富經驗,搭建起外籍人才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橋梁紐帶,提供精準服務。
會上還發布了《濟南片區外籍人才服務手冊》。手冊整合了外籍人士關心的各種實用的政策性信息、服務性資訊等內容,手冊共分為工作、生活和休閑娛樂三個部分,提供適用、便捷、貼心的資訊服務和辦事指南,助力在濟外籍友人在這片土地上安心逐夢、舒心生活。
據悉,本次活動以“萬友引力”為主題,本次活動由山東省商務廳(山東自貿辦)指導,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濟南市委人才辦、濟南市科技局、濟南市公安局、濟南市商務局、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濟南市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