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22日在北京介紹,一季度中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小于往年,主要原因有二:為應對疫情沖擊等特殊因素影響,往年加大年初發行規模;與地方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冬春季節施工條件、債券市場利率等因素相關。總體看,全年發行規模仍然符合預期。
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王建凡表示,今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調整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將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領域納入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引導地方加大對國家級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謀劃經濟社會效益明顯、帶動效應強、民眾期盼、早晚要干的重大項目;將保障性住房等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發揮專項債券撬動作用。
同時,指導地方圍繞中央確定的重點投向領域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工作,嚴格落實專項債券禁止類項目清單。王建凡介紹,目前,財政部正從項目成熟度、融資收益平衡、資金使用合規性等方面對項目加強審核把關,提高項目儲備質量。
王建凡介紹,今年一季度,各地發行的專項債券主要用于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中央確定的重點領域項目建設,發揮了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積極作用。
發布會上,談及去年增發的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時,王建凡介紹,2023年底前已順利完成發行任務。今年2月,1萬億元增發國債資金全部提前下達地方,并督促指導地方及時落實到具體單位和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談及超長期特別國債時,王建凡表示,將根據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分配情況,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結合債券市場需求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對應建設項目的實施周期,科學設計發行品種期限,實現與項目期限的合理匹配。加強中央和地方資金、存量和增量資金統籌,與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形成合力,提高資金整體效能;研究建立監管機制,加強全過程監管,確保規范、安全、高效使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