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4月19日電 (記者 李佩珊)4月19日,寧夏第二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推進大會在銀川市召開。大會上,寧夏發改委主任李郁華就《自治區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作了解讀說明。根據“三年行動計劃”,至2026年,寧夏將力爭民營經濟總量占全區GDP比重達到52%左右,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2%,讓民營經濟在稅收、創新、就業、市場主體等方面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會議現場?!≈行戮W記者 李佩珊 攝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寧夏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GDP增速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這其中,民營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寧夏經營靈活度高、市場適應性更強的民營企業發揮著生力軍作用,進出口達37.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4%,貢獻了全區70%以上的進出口值,在激活外貿內生動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李郁華表示,“三年行動計劃”將著力在投資興業、轉型升級、創新培優上下功夫,構筑投資的洼地、企業的福地、創新的寶地、機制的平地。針對民營經濟規模小、主體弱、困難多,以及面臨的現實問題,寧夏有關部門將從個案和整體上精準靶向發力,解決一類問題、受益一批企業、助力一個行業。同時,寧夏將全方位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在政策上及時更新、服務上靠前發力、工作上提前一步,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開拓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三年行動計劃”將聚焦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變“政府配菜”為“企業點菜”,變“政府思維”為“企業視角”,變“政府推動”為“企業主動”,破除各類不合理限制和準入壁壘,實現國企、民企在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一律平等,絕不讓民企身份成為競爭劣勢。
在處理好投資和回報的關系方面,“三年行動計劃”將吸引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打通審批、供地、融資等堵點卡點,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擴大產業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讓社會資本真正“安心投、有的投、投得好”。
此外,“三年行動計劃”將完善企業問題訴求“直通車”制度,政務服務“周末不打烊”,聯合執法“綜合查一次”,做到“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進一步處理好信任和信心的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