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山東海陽4月17日電 (記者 王嬌妮)星箭制造、衛星應用、高端配套、航天文旅……在山東海陽,百億級航天產業的新探索,成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
16日,記者跟隨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行走先行區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媒體行活動走進海陽東方航天港,探訪當地航天產業的發展情況。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國際一流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和國家級空天信息產業園,爭創中國商業航天示范區。”東方航天港集團副總經理張華稱。
截至目前,東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10次海上發射任務。(資料圖)海陽市委宣傳部供圖據悉,東方航天港是中國唯一一個既有生產制造又具備發射條件的海上發射母港,生產完畢可直接執行海上發射任務,實現生產、制造、發射一體化。從2019年起,東方航天港成功保障10次57顆衛星海上發射任務,常態化海上發射逐步形成。
以海上發射為牽引,山東海陽近年來開啟了商業航天發展之路,快速培育起商業航天高科技產業集群。當地已招引集聚航空航天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約271億元人名幣,初步形成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條最全、能力最強、影響最大”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張華表示,未來,東方航天港將實現百次發射、量產百發火箭、天上百顆衛星、園區營收超過百億元,加快形成商業航天新質生產力。
圖為游客參觀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館。王嬌妮 攝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天力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航天技術成果正以可用、易用的方式逐漸走進民眾的生產生活中。
“出門旅游前,用手機查看景區實時衛星圖,看看擁不擁擠……”陸海空間(煙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波稱,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人們可以“調用”頭頂的衛星,讓生活更便捷。
與此同時,商業航天作為極具挑戰性的高新技術領域,也具有長周期、高風險等特點。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東方航天港集團總經理助理王肖銘表示,他們將打造以火箭制造、火箭發射和回收、地面站建設、衛星制造、運營和服務為一體的商業閉環,同時借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發揮集聚效應,進而把控成本和交付周期。
圖為民眾在東方航天港航天科普館體驗“神舟返回艙”VR項目。王嬌妮 攝作為商業航天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陽航天文旅產業也迅速發展。國內領先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館自去年運營以來,入館人數超10萬人次。往日平靜的濱海小城還成為國內唯一的海上發射觀禮目的地,吸引大量游客。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還打造了山東唯一一個航天特色小鎮,不斷推進航天人才公寓、航天醫院、航天小學等公共配套項目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