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李金磊)“理論研究的缺失已經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理論創新在當下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4月13日,由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大成企業研究院和中譯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和河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支持的“民營經濟理論創新研討會暨《中國民營經濟論》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作出上述表示。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若干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2023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把握好正確輿論導向,引導社會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正確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財富。
與會專家指出,“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消滅私有制”等這些錯誤觀點無一不是把計劃經濟的陳舊概念和提法,生搬硬套到當前市場經濟和中國民營企業頭上,嚴重脫離改革開放后的社會實踐。
與會專家認為,只有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出發,盡快完成民營經濟發展相關理論創新,才能徹底消除相關錯誤言論和不良影響,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大成企業研究院院長歐陽曉明在致辭中表示,民營經濟理論創新是當前經濟界、理論界非常關切的問題。此次會議旨在響應“民營經濟31條”提出的加強民營經濟理論研究和宣傳的意見,促進民營經濟理論創新,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研討會上發布新書《中國民營經濟論:活力、生態與未來》。作者之一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發言中介紹了“民營經濟十論”,包括活力源泉論、民企涌現與經濟周期論、長期目標論、國企民企生態論、做大蛋糕論、社會財富本質論、出資人報酬論、創新報酬論、風險報酬論、管理報酬與復雜勞動報酬論等,呼吁“在當前的形勢下,開啟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周期,呼喚中國民營企業家再次集中涌現”。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靠市場化改革來開辟道路,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生力軍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