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9月6日電 (闞力)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6日在線上開幕,旨在分析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期貨和衍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為期三天的是屆論壇,以“穩中求進促發展 法治引領開新局——期貨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主題,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導,鄭州市人民政府、鄭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辦。此前已成功舉辦五屆的該論壇,是全球期貨從業人員交流智慧、碰撞思想的重要平臺。
今年,中國出臺并正式實施的《期貨和衍生品法》,為規范行業發展、推動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熊軍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稱,在此背景下,業界人士“云端”共同研討《期貨和衍生品法》出臺對行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恰當其時。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論壇上致辭稱,十年來,中國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73個,商品期貨成交量連續多年全球領先,銅、PTA、豆粕等重要品種價格已成為現貨貿易定價基準,市場長期保持了平穩有序運行。
這十年,中國期貨市場不斷推出中國特色期貨品種。方星海表示,上市以PTA、燃料油、塑料等品種為代表的中間產品期貨25個,其中19個為中國獨有上市品種。
目前,中國期貨交易所已經設立近千家交割庫,分布在品種的主要產、銷及貿易集散地。中國期貨市場通過充分發揮交割功能,促進國內商品市場循環暢通。
方星海舉例稱,苯乙烯期貨將交割區域覆蓋面擴至9省(市),實現覆蓋全國近九成苯乙烯的產消量。油脂油料企業通過菜系品種交割廠庫平臺,打破傳統市場地域限制,將菜籽油、菜籽粕銷售至全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期貨市場通過有序推動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便利全球客戶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方星海以進口菜籽粕納入期貨交割為例稱,此舉從交割端實現了“引進來”。相關企業通過20號膠期貨保稅交割獲得貨源,通過中歐班列再出口至波蘭、德國,開辟了新的貿易流向,實現了期現貨、境內外市場的雙聯通。
方星海透露,證監會將與市場各方攜手并肩,積極探索推出碳排放、物流、指數等新型產品,穩步推動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品種布局,進一步推動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