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正式啟用,啟用儀式在上港集團洋山港區舉行。該中心具備300萬標準箱年吞吐能力,將有效優化東北亞地區的集裝箱空箱資源的配置,助力解決因進出口箱量不平衡所導致的季節性缺箱問題。
據介紹,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占地面積達45萬平方米,平面箱位約12000標準箱,具備300萬標準箱年吞吐能力。啟用后,將提高集裝箱的周轉利用效率,促進全球資源配置的關鍵——集裝箱進一步集聚洋山港區。
同時,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的啟用也意味著更多空箱可通過水、公、鐵等多種路徑調運到長三角區域以及長江流域和其他沿海港口,上海港服務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能級將得到提升。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標準箱以上。作為國際航運樞紐必須提供的重要口岸配套服務,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的啟用將進一步穩固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地位,豐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功能。
據了解,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于2021年8月10日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掛牌成立,正式落戶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一年多來,上港集團充分利用好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的階段性建設成果,洋山堆場建成一批即使用一批,提升港口堆存能力成效初顯。
2022年1至8月,上海港進口空箱同比增長8.7%,滿足了上海本地和周邊港口的用箱需求; “公轉水”“公轉鐵”業務實現快速增長,與之配套運行的空箱調運機制同步落地,上海港2022年1至8月,完成水水中轉箱量1665.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2%;海鐵聯運完成32.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8.8%,成為上海港口核心功能正常運轉的重要支撐,上海港集裝箱航運市場“一箱難求”的局面基本得到緩解。
(總臺記者 梁志瑋 高媛 郭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