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8月3日電 (薛宇飛)商務部3日發布消息,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決定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相關措施自2022年8月3日起實施。
那天然砂是什么?有何用途?會對臺灣地區帶來什么影響?
什么是天然砂?
砂石是工程建設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建設用砂分天然砂和機制砂兩大類。其中,天然砂包括河湖砂、陸地砂、海砂,機制砂是由機械破碎制成的砂石。經過多年大規模開采,天然砂石資源逐漸減少。
中國海關總署微信公眾號此前發布的文章指出,天然砂主要包括:一、硅砂及石英砂,用于建筑業、玻璃工業或清潔金屬等;二、土質砂,包括高嶺土砂,主要用于制澆鑄模及耐火產品;三、長石砂,用于陶瓷工業。
看似不起眼的砂子,如今在市場上已屬十分緊俏。據央視財經2021年報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顯示,全球砂子用量已比20年前增加了200%,部分原因是城市化的迅猛發展。根據CNBC的報道,單單在建筑工程上,全世界每年要損耗超過400億噸砂子。
據中國砂石協會大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砂石產量197億噸,較2020年略有下降,降幅為1.0%;全國砂石綜合均價為113元/噸,同比上漲2.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機制砂均價102元/噸,環比持平;天然砂均價142元/噸,環比上漲0.7%。
據了解,過去,中國大陸的內河、內江對天然砂的開采有過多過度的情況,對河道、河床、供水、航運,包括一些涉河工程都產生負面影響,對生態環境有破壞的現象,也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環境保護。根據這種情況,2005年8月份,中國提出對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性的商品出口實行比較嚴格的宏觀調控措施,也就是所謂的限制“兩高一資”商品的出口。天然砂正好在此之列。2006年12月,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了禁止天然砂出口的指令。
據海關總署2022年1月公布的《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2022年)》,2022年實行許可證管理的出口貨物為43種,其中就包括了“天然砂(含標準砂)”,需按規定申領出口許可證。
臺灣砂石資源短缺
不過,商務部2006年12月的禁令并未完全封死天然砂的出口。商務部彼時表示,該禁令考慮到港澳地區90%的天然砂是來自祖國內地的,同時臺灣地區進口的90%的天然砂是來自大陸,針對這種情況,在禁止天然砂出口的同時,也規定對臺港澳地區的出口作另行安排。
據海峽導報2008年報道,福建是當時大陸砂石出口的最大貨源地之一,在大陸砂石出口總量中擁有超過半數的比重。據海關部門統計,2006年福建省累計出口天然砂2030.6萬噸,價值5447.6萬美元,而受出口禁令影響,2007年前10個月福建省出口天然砂總量銳減至501.3萬噸。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等地對天然砂需求較大,福建省99%的天然砂出口到上述地區,其中對臺灣地區出口占到全省天然砂出口的六成以上。
有報道稱,上述禁令發布后,臺灣島內天然砂價格飛漲,一些砂石業、建筑業以及相關的工程項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響。
2008年 3月7日,商務部發布《對臺灣地區天然砂出口許可證申領程序及相關事項》,至此,大陸方面恢復對臺天然砂出口的相關工作已經完成,自3月10日起即可正式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兩岸砂石業者可根據公告規定開展天然砂貿易。根據商務部2008年第6號公告,符合天然砂出口許可證申領標準的7家企業可從事對臺灣地區的天然砂出口貿易。
影響半導體行業?
在商務部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的消息發布后,部分聲音指或對臺灣地區半導體、光伏等產業形成影響。
除被用于建筑領域外,砂子確實還有很多用途,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新冠疫苗所用的玻璃瓶,甚至是芯片制造,都需用到砂子。據了解,砂子是硅材料的重要來源——工業領域用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溫下反應制取硅,然后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芯片等。
福建某光伏玻璃公司的工程師林加富對中新經緯表示,根據海關總署對天然砂出口管理的規定,這類天然砂應該還是用于建筑行業,也可用于冶煉、普通玻璃生產等,光伏玻璃生產所用的硅砂對二氧化硅純度的要求很高。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研究員常帥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想將沙子變成硅材料,就要把沙子中的二氧化硅轉換成純度超過98%的硅材料,再將這種工業硅進一步純化,而后把純度達標的硅材料制成單晶硅。“簡而言之,只有高純度的單晶硅,才能用作生產材料。”
常帥還表示,半導體行業所用的硅材料,其主要來源并不是河沙,而是各種含硅的礦石,如脈石英、石英礫石等。這些礦石在地球的儲量非常大,而且半導體這種高精尖化產業對硅材料的消耗量遠小于建筑行業,因此“沙子不夠用”這一問題不會成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