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8月2日電 (鄭江洛)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的長慶鎮中洋村,最近熱鬧非凡:在一片長勢喜人的花生田間地頭旁,器樂演奏、武術表演輪番上陣;燈光下,一場兩岸慢食文化節在這里拉開了序幕。
“通過美食吸引人流,搭配音樂的元素,增加游客沉浸式體驗。”臺灣“見學館”團隊設計師詹竣杰2日告訴記者,借鑒臺灣臺東的慢食節經驗,帶動這里的鄉村振興。
臺東,每年都有一個饒有味道的節日——慢食節。詹竣杰說,慢食節就是依季節推出的特色慢食市集,通過不同的季節舉辦不同的活動,展現當地特色物產;他們團隊接下來打算豐富活動的多元性,邀請更多藝術界的朋友跨界融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
作為此次兩岸慢食文化節的主角,“花生”由臺灣設計師設計了精美的包裝進行展示。蜂蜜、大果油茶、筍干等這里的其他特色物產也齊刷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盛放食物的容器是大片綠葉,原生態且環保。
“經過二次加工,將花生做成花生冰沙、花生奶茶,吸引更多城里人到鄉村感受田園之樂。”詹竣杰說。
在福州從事音樂教育培訓的臺灣青年魏辰運,第一次在福建鄉村參與這樣的活動,在活動現場彈奏鋼琴,“蠻特別的”。他所在的“臺青第一云家園”平臺的多名臺灣音樂老師,也帶著學生與他一同參演。他說,打算邀請家長、朋友和同行一起來共享福建鄉村的美食、美景。
此次兩岸慢食文化節是“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的系列活動之一。自2019年以來,“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通過在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光澤縣司前鄉干坑林場等地的實踐探索,提升優質農產品附加值,打造小眾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特色農產品,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臺灣“見學館”團隊創始人許俊雄在視頻連線中表示,以兩岸山海飲食為主題,引入最潮餐桌慢食文化,種下創業的種子;接下來將組建培養福建本地活動團隊,四季舉辦活動,并邀請臺灣慢食節活動團隊參與交流。
活動現場,孩子們正在品嘗美食。 主辦方供圖同時,他計劃在當地建設一個李果文化基地,深耕食農教育。“觀光工廠能集結產業文化,傳達品牌信念、工藝精華給游客,同時也有寓教于樂、豐富DIY體驗的活動,非常適合親子游的行程。”
“長慶鎮的花生產業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花生衍生產品正朝著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劉宏偉指出,臺灣團隊帶動返鄉青年、在地農民創建了“長慶嚴選”品牌。
如今,“長慶嚴選”光合花生已從2019年每公斤零售價16元(人民幣,下同)增至50元,長慶鎮農民花生收益增加了700多萬元。長慶花生從“土娃娃”變成了當地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在長慶鎮,一個100畝李果生態采摘園已建成,5500平方米的兩岸李果觀光工廠主體部分今年10月也有望投入運營,該鎮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系列市場化運營,促進一批項目落地轉化,給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