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殷立勤)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當日,從上海證監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聯合主辦的期貨行業座談會上獲悉,今年前6個月,上海期貨行業成交金額高達227.62萬億元。
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匯集了國內最多的期貨交易場所和行業機構,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作為我國期貨市場和行業發展重鎮,上海聚集了境內一半的期貨和證券交易場所、近四分之一的期貨公司,并產生了30%至40%左右的期貨交易量,處于國內期貨業“執牛耳”的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共有35家期貨公司,占全國期貨公司總數的23.33%;凈資本合計331.24億元。
作為我國期貨市場和行業的第一部基本法,《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實施,對于上海期貨市場和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相關工作翻開了法治化的歷史新篇章,邁入了法治化的歷史新階段。
與會業內人士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是一部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法,是一部期貨交易者權益保護法,更是一部期貨風險防控法。上海期貨界要充分利用《期貨和衍生品法》有關套期保值、服務實體經濟的制度安排,支持和規范期貨經營機構為產業客戶開展套期保值、風險管理業務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提升期貨市場和行業保供穩價、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充分利用《期貨和衍生品法》松綁期貨公司自營業務、增加期貨業務種類的有利契機,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更好地發揮期貨經營機構的行業優勢地位和作用;推動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有關衍生品交易的新規定,積極穩妥開展期貨和衍生品的產品和業務創新。(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