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27日電(張煜歡)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如何實現“一個都不掉隊”,健康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當中國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已走過十三個年頭,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不方便”等困境已得到顯著改善。辦好公立醫院是解決上述難題的關鍵所在,亦是體現醫療健康事業公益性的重要載體。
醫院如何通過堅守公益性滿足民眾健康需求,承擔起社會責任?日前,浙江省醫院協會2022年第二期醫院書記院長圓桌會在杭州舉行。圓桌會邀請浙江多家醫院的書記、院長共同探討醫院如何以公益項目為依托,促進該省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醫院協會會長馬偉杭表示,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以來,整個醫療行業的公益性備受關注。醫院是老百姓必需的重要公益事業,公立醫院姓“公”,更應在為患者服務上做好表率,為百姓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道路上,浙江醫療衛生界也將在百姓的期待中繼續努力實踐公益性。
活動現場。 王剛 攝在“大戰”“大考”中保駕護航
“作為醫院層面我們為什么要堅持公益性?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更是老百姓享受平等醫療權利的重要保證。”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洪朝陽說。
在他看來,唯有將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放在首位,才能讓衛生健康發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多的人民群眾,實現醫療資源的公平、可及。當國家發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公立醫院也需沖在前面,承擔起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這一責任。如該院在援鄂、援滬醫療過程中就提供大量醫護人員及物資保障支持。
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管偉立介紹,該院作為一家民營醫院也義不容辭地投入疫情防控隊伍,多次派遣心理專家參與社會心理干預等工作。
正如在疫情中備受民眾稱贊的“大白”,這份社會責任背后,是醫者為民眾健康保駕護航的使命。近年來,無論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浙江的醫療衛生系統堅持在應對“大戰”“大考”中體現公益性。
今年3月以來,浙江成功處置了本土散發疫情,科學嚴格地控制疫情規模。同時,該省累計派出近2萬名醫務人員支援上海抗疫,勝利完成各項任務。
在助力共同富裕中讓百姓享公平
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如何讓更多人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對于正打造“浙里健康”“浙有善育”“浙里康養”三大標志性成果的浙江而言,這亦是醫療衛生界不斷思索的命題。諸多醫院在開展公益性醫療項目上,有著多年探索與實踐。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以該院的“小黃人”公益項目為例介紹,為挽救更多幼小的生命,該院在社會廣大愛心力量的支持下,依靠其專業且成熟的肝移植團隊,為全國范圍內患有膽道閉鎖等終末期肝病的困難患兒實施免費的兒童肝移植手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作報告。 王剛 攝“這些病人大多來自于山區農村,只要有當地醫院的證明,你只需把患兒帶過來,我們的手術費就全免,力爭還你一個健康正常的寶寶。”陳作兵說。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舒強看來,對患兒的幫扶除了治療外,人文關懷亦十分重要。作為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該院也開展了包括白血病救助在內的多項公益項目。
“白血病,老百姓聽到以后心驚膽戰,其實救治成功率可以達到80%以上。但治療單靠臨床還不夠,醫院服務環境、文化越來越重要。”舒強稱,像醫院準備了“許愿信箱”,在節日里讓白血病患兒參與消防、安保等體驗活動,令其對加入社會增長自信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舒強作報告。 王剛 攝此外,如寧波市第一醫院針對老年人開展的老年友好醫療機構建設實踐,浙江省腫瘤醫院的關愛造口人志愿服務項目,浙江省皮膚病醫院聚焦麻風弱勢群體開展的畸殘康復救助,東陽市人民醫院參與的康心基金心臟病患者救助項目等,形成了一系列社會口碑佳的公益性品牌,為百姓帶來了更高品質的健康生活。
在深化綜合醫改中提升服務水平
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公益性的對象群體也不局限于弱勢群體、貧困患者,逐漸走向全人群。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李濤介紹,作為杭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醫院,該院在杭州搭建了三級心理社會服務體系網絡,通過進入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為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務。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李濤作經驗分享。 王剛 攝“例如現在社會上較為普遍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很多人可能有一點點問題,但還沒有達到焦慮癥,這一人群如果參與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就可以較大程度避免成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李濤說。
而在浙江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祥福看來,要想開展公益活動并且做得好,醫院必須有強大的學科平臺、技術平臺予以支持,否則難以為繼。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均衡布局,是衛生健康現代化的關鍵路徑。近年來,該省優化區域城鄉布局,嚴控費、優結構、強監管,持續提高診治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浙江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祥福作經驗分享。 王剛 攝“與此同時,針對弱勢患者,醫院要給予更多關注、特別關愛,這樣才能展現出人道主義精神。我們繼續要倡導濟貧救困的思想,這對于改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社會中的形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也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高祥福說。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沈賢也認為,對醫院來說,尤其大型的公立醫院,醫院規章管理制度完善只能是“及格分”,更多需要通過文化引領醫院的發展,增強公益性正是樹立醫院文化的重要載體。
“未來公立醫院增強公益性,要進一步強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視質量安全和百姓感受;進一步承擔好醫院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醫院協會會長劉謙表示,公立醫院要繼續加強整體績效意識,加強醫教研協同發展,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