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7月26日電(祁增蓓)26日,記者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7月1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海南藏族自治州以“江河源區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隅,因地處青海湖之南而得名。黃河蜿蜒穿越境內,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青海的通衢要地、生態重地、能源富地。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海南州將重點針對生態本底脆弱與生態保護戰略需求矛盾突出、產業基礎薄弱與民生持續改善需求矛盾突出等問題,集成應用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生態農牧業等技術,實施生態保護與治理提升、生態農牧業綠色發展促進、新經濟增長點培育、生態文化旅游惠民、科技創新支撐等行動,統籌各類創新資源,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探索適用技術路線和系統解決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對江河源區生態保護與治理、生態產業協調發展形成示范效應,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實踐經驗。
圖為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錢國慶介紹海南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基礎和優勢。 祁增蓓 攝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蘇海紅表示,建設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是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環保、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民生短板等可持續發展典型問題,依靠創新探索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舉措,也是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借鑒國際做法,分享中國經驗,助力全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務實行動。
近年來,海南州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成果豐碩、生態產業初見成效,特別是新型清潔能源富集,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資源豐富。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錢國慶說:“海南州新能源(光伏、風電、光熱)裝機容量已突破‘兩個千萬千瓦’,占青海省裝機容量的69%,累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榮獲‘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和水光互補發電站’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干熱巖資源具有埋藏最淺、溫度最高、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等特點,被譽為‘中國熱盆’。”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祁增蓓 攝為支持海南藏族自治州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海南州出臺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2030年)》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2022—2024年)》,力爭到2030年,把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生態產業協調發展、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的高原可持續發展的樣板,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類地區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海南模式、青海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