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4月27日電(王爵 汪澤宇)“胡大爺,來,站到前面,雙手抱住儀器不動,聽我口令……”近日,四川南充市儀隴縣永光鎮衛生院的林世鈺醫生正為胡振國老人拍胸片。“胡大爺有慢性支氣管炎,需要拍片觀察分析具體原因,才好對癥下藥。”林世鈺說。
2021年以前,該院沒有DR儀器,不能開展照片類醫療服務,老百姓不得不乘車去更遠的地方就醫,遇上緊急情況甚至要包車,無形中增加了就醫成本。永光鎮衛生院院長謝輝介紹,通過2020年和2021年東西部協作基層醫療衛生能力提升項目,衛生院先后添置了DR儀器等醫療設備,極大地提升了醫療水平。
“基層醫衛能力提升第一步是基礎設施設備的完備。近年來,通過東西部協作醫療衛生能力提升項目,儀隴縣著手鄉鎮衛生院提升工程和村級衛生室建設工程。 平常的問診方式,有時不能準確診斷,一些疾病需要專業的影像設備診斷。部分鄉鎮醫院不能滿足群眾就醫要求,進城就醫存在路途遠、成本高、費時長等問題。如果對醫院就醫程序不清楚,就醫難度不言而喻。”儀隴縣衛健局副局長彭瑜說。
據了解,2019年以來,東西部協作醫療項目共計投入660余萬元,新建玉龍村、惠明村、三條溝村等20個村衛生室,改擴建響灘村、水口村、柑子園村等14個村衛生室,并為170個村衛生室添置必要醫療設備,供鄉村醫生使用。
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斷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儀隴縣持續投入1000余萬元,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建成了“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教學”四大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接入中心,利用互聯網診斷,最快五分鐘出結果,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據介紹,儀隴縣馬鞍鎮馬鞍之江衛生院,前身為馬鞍中心衛生院。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捐資140萬元,援建門診樓。為表達對浙江人民的感激之情,馬鞍中心衛生院更名為馬鞍之江衛生院。東西部協作以來,浙江省對口幫扶儀隴縣,投入幫扶資金,帶來新興技術,送來浙企項目,幫助儀隴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溫州市龍灣區又接力幫扶儀隴縣,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資金,致力于改善儀隴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
“馬鞍之江衛生院門診樓的修建,是該院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掛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儀隴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潘勇介紹,基礎設施好了,衛生技術人才也來了,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了提升。
如今,醫院承擔著轄區內12萬人的醫療服務、公衛服務、急診急救,以及朱德故里景區緊急救援任務,并輻射巴中、營山等地的34個鄉鎮40余萬人,是具備區域醫療救治、急診急救、人才培訓、技術指導等功能的綜合性醫院。
“這是利用東西部協作醫療項目資金購置的腹腔鏡,這些是它的攝錄像監視系統、氣腹系統、電切割系統、沖洗—吸引系統、手術器械等。有了它,我們就能進行微創手術。”儀隴縣大寅中心衛生院副院長許曉靈介紹,大寅中心衛生院服務芭蕉、永光、大寅三個鄉鎮6萬余人,屬中等規模的中心衛生院。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術后瘢痕小、恢復快。”許曉靈介紹,以前該院受醫療器械限制,只能進行傳統手術,許多病人不得不進城做微創手術,就醫成本高出不少。“該院微創手術從無到有,得感謝東西部協作項目的援助,在拓寬手術業務面的同時為病人減輕了就醫負擔。”
據儀隴縣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儀隴縣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采取全額撥付、差額補助的形式,為部分鄉鎮衛生院購置彩超、CT、C臂、腹腔鏡、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50余臺;為人口較多、地理位置偏遠的鄉鎮衛生院及醫療單位購買救護車。通過完善基層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先進醫療技術、構建縣域急救體系,努力提升基層醫衛服務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