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詹晨
無論是海外成熟市場,抑或發展中的新興市場,資管行業的馬太效應都是共同特征。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貨幣和理財債基的規模,國內前16家頭部基金公司占據54.9%的市場份額,剩下45.1%的市場份額由132家基金公司共同占有。從在管規模、資金流向、基金發行、最終盈利來看,大型基金公司對比小基金擁有絕對優勢,且差異還在拉大。
在當前A股弱市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逆水行舟”面臨更大壓力,他們如何在競爭中突圍?事實上,近年仍有一些差異化定位的精品基金公司,規模排名和投資者認可度迅速提升,在某些特色領域已躋身上游甚至“領跑”行業,其中包括特色主動權益基金公司如金鷹基金,以量化指增為特色并定位為基礎產品供應商的西部利得基金,還有以定增和主動權益雙輪驅動的財通基金,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保持向上姿態。
前20大基金公司
市場份額近2/3
如何看待當下公募基金行業的整體競爭格局?諾德基金總經理羅凱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外部看,隨著近年來監管層面大力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促進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在市場層面,公募基金的數量呈明顯提升態勢,這讓行業的主要競爭體現在了市場份額的爭搶和投資業績的比拼上。但如果從內在看,這其實是一種公司軟實力、管理能力的較量。例如,如何用機制和文化來吸引個人、穩定團隊;如何引導團隊向前發展和幫助個人快速成長;又該如何激發公司每一位員工發揮潛在才能等等。”
羅凱指出,人才是流動的,機制是可變的,文化是沉淀的。只有良好的管理、具有特色的文化才能將這些變量因子更好地融合起來。如果只是單一追求業績和規模,那么短期會呈現出較明顯的效果。但隨著市場發展和專業度不斷提升,相信越注重內在培養且具備良好管理能力的公司,往往越能獲得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在大資管行業中,公募基金無疑是“排頭兵”般的存在。金鷹基金總經理周蔚對記者表示,大資管行業改革背景下,銀行理財、信托產品、券商資管集合等各類資管產品都將進入凈值化產品賽道,公募基金多年的凈值化運作經驗更具有先發優勢。
“隨著牌照逐步放開,外資系、個人系基金公司不斷涌入,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頭部效應越發明顯。”周蔚表示,“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沒有自身特色,發展會較為困難,甚至對于新設立的次新基金公司來說生存堪憂。目前行業前20大基金公司市場份額占比近2/3,這也意味著還有100多家公募在瓜分剩余1/3份額。”
如何走好差異化路線?
中小基金公司突圍需要依靠自身持續創新能力,深入挖掘公司特色,走好差異化競爭路線,打造屬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已成為行業共識。
以西部利得基金為例,2014年股權變更完成后,排名偏行業末位的紐銀梅隆西部基金更名為西部利得基金,此后開啟了“二次創業”歷程。西部利得基金定位為行業基礎產品供應商,過往7年資管規模穩健提升,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募管理總規模達852億元。根據海通證券評級,截至2021年底,該公司七年期基金公司固收類絕對收益率排行第一,近一年權益類絕對收益率排名進入了行業前25%。目前,西部利得已發展為一家以“固收+”和量化指數投資為特色、以主動管理權益和混合資產投資為驅動的精品多元化資產管理公司。
對于公司為何以量化指增作為戰略抓手,西部利得基金董事長何方表示:“參照海外成熟市場發展規律,指數產品的市場占比在逐步提升。作為新興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在遵循這樣的發展路徑,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我們的指數增強產品有幸抓住了市場機會,也收獲了越來越多投資人的關注。作為后發公司,在主動權益的成熟賽道直面激烈競爭挑戰很大,基于對行業的判斷以及公司自身定位,我們選擇先做好基礎資產的供應商,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
不過,何方也表示,作為一家后發的基金公司,對于西部利得基金大部分基金經理而言,成長于牛市階段,這是個人的幸運。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團隊中年輕的投研人員尚未經歷證券市場周期的考驗。“投資體系的成熟沒有在熊市中的錘煉是不可能實現的。”
“逆水行舟”更不易
另外一個例子是金鷹基金,公司積極擁抱市場變化、深化發展特色業務優勢,是金鷹基金尋求差異化發展的核心,近幾年金鷹基金著力發展權益投資。通過投研一體化改革的持續深入,金鷹基金迎來跨越式發展。
對于中小基金公司在發展中可能面臨的困境,金鷹基金總經理周蔚認為,首先,頭部公司往往具備行業較好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更容易吸引行業人才的加入;其次,新發產品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關注,在強大的品牌效應和頂流基金經理號召力的加持下,爆款“日光基”頻現。而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發行新產品可能會受到市場影響力有限、銷售渠道門檻較高等因素影響,難以獲得重點營銷支持。
諾德基金總經理羅凱表示,在基金行業的快速發展期,中小基金公司“順水推舟”的壓力其實并不明顯。如果一旦遇到行業增長的瓶頸期,那么對于“逆水行舟”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就會更容易出現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的劣勢。羅凱指出,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中小公司都會表現出短期沖勁十足、長期空間有限的特征,而實際業務的發展也往往會呈現出線性而非指數型增長的特征。因為中小基金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困境絕大部分是由于,在需要較長周期的業務孵化及開拓上缺少足夠的資源投入。當然,也不排除和公司各層級管理層下達的短期考核指標占全年比重較高相關,在容易推進的業務上投入更多力氣,而較難的業務則不愿花費太多精力。但越是難啃的業務,其護城河越高、長期效應也最豐厚。
讓護城河更寬更深
國內公募基金已超140家,同質化競爭趨勢愈烈。如何脫穎而出,考驗著每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管理層戰略定力及格局視野。對于身處其中的基金管理人來說,一方面是要夯實自身能力圈,讓城墻夠高,另一方面是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讓護城河更深更寬。
成立于2014年7月的創金合信是業內首家成立即實行股權激勵的公募基金公司。機制靈活、合伙人文化,提倡和而不同的多樣化動態價值投資理念,或是創金合信基金投研團隊穩定、業績表現突出和規模增長的根源。公募、專戶業務雙輪驅動下,這家年輕的基金公司得以快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創金合信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884億元,非公募專戶規模名列前茅。
創金合信基金產品布局較有特點,因同時兼容行業配置工具屬性和主動管理投資能力,創金合信工業周期、新能源車、醫療保健、大健康、消費、科技、芯片、ESG、碳中和等一批主題明確、風格鮮明的賽道型產品大放異彩。
中型基金公司財通基金在業內一直有著“定增王”的稱號,作為涉足定增市場最早、業務累計參與規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過去十年,財通基金累計參與定增金額超2300億元、投資項目近1000個。其中2021年,以投資234個投資標的、投資金額286.35億元,在定增領域繼續保持領先。
近年來,財通基金在強化傳統優勢的同時,不斷拓寬護城河,從定增向權益、固收、量化等多個領域拓展,形成齊全的公募業務線。目前,財通基金50余人的投研團隊風格穩定,擁有垂直一體化的投研體系、嚴格的決策流程,覆蓋了均衡型、成長型和主題型等多種策略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