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汕尾4月22日電 題:廣東海陸豐革命老區展新貌 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廣東汕尾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悠久革命傳統,海陸豐地區是全國13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全國首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也是“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烈士的故鄉。
記者近日在汕尾市采訪了解到,近年來,海陸豐革命老區邁出了舊貌換新顏、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新時代步伐。2020年至2021年,汕尾GDP增速連續兩年位居廣東全省第一。
近年來,汕尾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紅色旅游,讓海陸豐革命老區紅色資源“活”起來。金廂鎮是汕尾盤活海陸豐革命老區紅色資源的一個縮影。
汕尾市陸河縣北中村發展“紅色資源+旅游”產業 汕尾市委宣傳部 供圖位于汕尾陸豐市東南部碣石灣畔的金廂鎮,長達數公里的“金廂銀灘”和“周恩來渡海處”紅色景點,如今是游客青睞的“打卡點”。沿著金廂鎮的海岸線,寬闊平整的228國道蜿蜒向前,一側青山良田綠意盎然,一側海天一色、波光粼粼......
金廂鎮鎮長盧建燃表示,該鎮近年來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基礎上,與來自“中國油畫第一村”深圳大芬村的外出鄉賢合作,組織了120多名畫家回鄉進行墻畫繪制,逐步打響了“彩虹小鎮”的美名。2021年“五一”和“十一”假期,“金廂銀灘”附近餐廳每天營業額達數十萬元。
“紅色旅游讓我們的家園更‘靚’了,游客更多了,我們村民吃上了‘紅色旅游飯’。”金廂鎮開餐館的村民吳先生說。
汕尾(陸豐)海洋工程基地企業生產的巨型風電主機 程景偉 攝在汕尾,傳統的漁業正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汕尾市城區紅草鎮晨洲村有300多年的養蠔史,“晨洲蠔”遠近聞名。“我們把蠔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來抓。”晨洲村第一書記吳東就介紹,目前該村形成了“1+12+N”產業發展模式,即1座生態產業園+12家蠔產品加工公司+N個養殖戶,推動傳統作業向集群智能化養殖升級。
“目前晨洲村蠔田面積1.8萬畝,去年年產值突破4.6億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元,實現了蠔民增收、蠔業增效、蠔村富裕。”吳東就說。
依海而建、向海而生。擁有455.2公里海岸線,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的汕尾,正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走進位于陸豐市碣石鎮的汕尾(陸豐)海洋工程基地,記者看到,明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廠區車間里矗立著數臺巨型風電主機。“我們的生產線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2.3%。”明陽智能集團汕尾區域總經理柏建中表示。
該基地運營方、汕尾臨港工業園開發公司董事長劉榮濤介紹,短短3年,基地已有8家海上風電頭部企業入園投資建廠形成了較完備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去年產值突破了400億元。
據統計,2016年至2021年,汕尾引進產業項目502個、總投資額2511億元,培育“四上企業”(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國家重點服務業企業等這四類規模以上企業)613家,新登記市場主體14.8萬戶,為汕尾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保障。
其中,信利、比亞迪、中廣核、天能重工、康佳等眾多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汕尾,一批產值超百億元的大項目推動先進制造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海陸豐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汕尾正著力打造電子信息制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大石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大美麗等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海洋生物、數字經濟等N個百億產業集群,積極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5+N”先進制造業集群,積極實施產業鏈招商,使得一產優、二產強、三產活和海洋經濟、數字經濟引領發展的“3+2”現代產業體系逐步成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