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4月22日電 22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對于一個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來說,美聯儲加息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變量,但是根本因素還是自身宏觀基本面和市場基礎。就中國來講,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有基礎和有條件適應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
王春英提到,美聯儲貨幣政策在加速緊縮,境內外利差也有所變化,這個問題我們也一直在關心。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特別是加息,通常會對各國跨境資本流動產生溢出影響。但是,受到沖擊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基本面有短板和弱項的經濟體。
她舉例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的經濟體國內出現了衰退,通脹水平比較高,經濟結構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比較弱;有的國際收支狀況惡化,經常賬戶大規模逆差,外匯儲備不足;還有一種情況,經濟發展特別依賴外部融資,外債規模高,償債壓力大。這些國內基本面不夠穩健的經濟體,即使跟隨美聯儲加息,大幅提高本國利率,也很難吸收更多的資本流入或者是阻止資本外流。
王春英認為,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有基礎和有條件適應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首先,國內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韌性比較強。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也在加大,這些都助力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同時,我國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創新驅動態勢非常明顯,經濟中長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這將繼續吸引各類資金投資國內市場。
第二,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仍會保持一定的規模,將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作用。先說經常賬戶,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認定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在持續推進,貿易伙伴多元化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所以,貨物貿易保持順差是有堅實支撐的。大家知道,受疫情影響,以旅行支出為主的服務貿易也保持了低水平逆差。我們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同比增加,全年仍會保持順差格局。
關于直接投資,在堅持國內高水平開放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背景下,2021年我國吸收外資居世界第二,外資在華投資興業意愿比較強。再加上近年來境內主體對外投資平穩有序,我們預計直接投資項下還會呈現資金凈流入。所以,經常賬戶、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順差還會保持一定規模,將繼續發揮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作用。
第三,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優化,外債償付風險較低。截至去年底,中國全口徑外債余額和GDP比值是16%,低于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說明我國外部債務水平不高。而且外債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截至去年末,存貸款、貿易融資等融資型外債的占比,比上一輪外債去杠桿比較強烈的2016年末,下降了13個百分點。這幾年,我國外債增長主要來自于外資增配中國債券。同時,中國長期保持對外凈資產。大家可以通過我們發布的數據看到,去年底中國對外凈資產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處于較高水平。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居全球首位,民間部門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提高,可以很好適應外部流動性的變化。
第四,匯率發揮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外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及時有效地釋放了外部壓力,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當前境內主體外匯存款在7000億美元以上,這也屬于歷史高位。企業通常會擇機結匯,“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理性交易行為,可以有效平抑部分匯率調整,有助于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和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總的來看,盡管未來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因素復雜多變,但是在上述基礎性、穩定性、根本性因素的支撐下,中國外匯市場有望延續平穩運行態勢,跨境資金流動將呈現合理均衡發展格局。當然,外匯管理部門也會堅持底線思維,密切監測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進程和外溢影響,實時評估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狀況,有效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