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緩解陸運壓力 洋山港出入境(港)船量、人員同比分別上漲
中新網上海4月21日電 (陳靜 葉真于)自3月28日上海實施新一輪核酸篩查以來至4月21日,洋山港出入境(港)國際航行船舶達到631艘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0.9%,出入境(港)人員1.47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12.2%。
受本輪疫情影響,長三角各地對跨區域陸運物流管控趨緊,集裝箱公路運輸周轉效率有所降低。陸路受限,貨物迅速改走水路、鐵路。長三角地區岸線資源豐富,含8個沿海港口和26個規模以上內河港口,同時鐵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2.2倍。據悉,為減少疫情對進出洋山港集裝箱中轉效率的影響,原本需陸運進出港的單個集裝箱,經掛靠洋山港的貨輪或蘆潮港鐵路貨運樞紐集并轉運至各地,以緩解陸運壓力。
數據復核組民警,核對錄入數據,嚴密口岸管控。 姚陳瀅攝 攝據了解,3月以來,洋山港水水中轉比例再提升,“上海—太倉”水上快速通道新增運營船舶7條、增加航次150艘次,集裝箱運量同比增長68%。水水中轉比例的提升,提高了中小型貨輪的靠港率。
洋山邊檢站方面表示,針對靠港船型大小不一、內外貿貨輪相鄰等狀況,該邊檢站通過智能鷹眼系統加強船舶外檔巡查,同時嚴格落實非必要“不登輪、不登陸、不搭靠”措施,嚴格進港審批,加強船舶在港期間管理,保障貨物“船到船”間轉運安全有序,全程可控,杜絕涉疫隱患。
東海大橋上的貨車數量逐漸增多。 洋山邊檢站供圖21日凌晨5時,晨曦初現,小洋山島邊檢查驗大廳燈火通明,2名移民管理警察仔細核對信息,為5艘國際航行船舶和100余名船員辦理入境邊檢手續。洋山邊檢站方面介紹,3月28日以來,由16名民警組成的前方工作組以封閉管理的方式,堅守在小洋山島邊檢執勤點,以兩班倒模式,連續執勤至今。
他們分別組成窗口查驗小組負責辦理全天船舶和人員出入境(港)邊檢手續,與數據復核小組、船員換班小組、視頻監控小組、技術保障小組等,相互配合、有條不紊推進洋山港各碼頭船舶電子巡檢、視頻監管、手續辦理、船員調換、登輪監管等工作。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緩解陸運壓力方面,隨著全國統一通行證的發放,核酸采樣“即采、即走、即追”全國互認等措施落地,貨車通行效率進一步提升。據透露,4月20日當天,晝夜進出洋山港集卡量達到1.5萬輛,東海大橋上的貨車數量逐漸增多。
在深化數字賦能方面,各類電子單證在洋山港已得到深度應用。洋山邊檢站以邊檢查驗手續為例介紹,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已與邊檢查驗系統成熟對接,國際航行船舶入出境(港)手續和各類行政許可手續已實現100%網上辦理,無紙化、非接觸式辦證、通關更加安全高效。同時,洋山邊檢站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服務促進航運企業發展十六項舉措,3月28日以來,累計9次為LNG能源、重要化工原料等民生抗疫物資入境的開通快捷通道,為330余艘次國際航行船舶移泊不再辦理邊檢查驗手續,助力外輪開展沿海捎帶業務,加速貨物在沿海大港間中轉,進一步提升貨物流通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