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拉開帷幕,本屆論壇年會聚焦全球經濟復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群策群力,增強互信,達成共識。
為方便中外記者采訪,現場的新聞中心、論壇、展區,都出現了一支特別的“筆”。這是博鰲論壇官方指定的智能翻譯筆,從芯片、AI算法到工業設計,都來自中國企業,是中國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代表著數字時代下中國制造業轉型的成果。
深圳工廠十年轉型從山寨制造的泥潭掙扎而出
今年論壇年會上,綠色復蘇與可持續發展是重要議題之一。面對越發嚴峻的經濟與能源沖突,如何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全球制造業轉型和產業變革,是本屆博鰲論壇年會亟需討論焦點問題。
現身博鰲的這支翻譯筆,即是一個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鮮活案例。在翻譯筆背后,來自深圳的技術方案商天和致遠,過去10年的曲折發展,也便是中國制造業轉型的縮影。
工作人員在講解有道AI產品今年45歲的潘曉雷,10年前從北京南下深圳創業,就是看中了深圳是硬件之都,有全套產業鏈,由此創立天和致遠。潘曉雷說,“那正是華強北最瘋狂地時候,一天能生產幾萬臺平板。公司最開始做平板設計和代加工,一年凈賺1000多萬。”
但是,他并未擺脫焦慮。當時,深圳工廠基本還在遵循中國傳統制造業的“工廠模式”:周而復始地生產制造,毛利不高,對國際貿易價格的波動極其敏感。潘曉雷認識到,科技創新實力才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想突破代工模式的瓶頸,就要從制造轉型智造。
2013年,白牌平板市場驟然冷卻,中小制造企業生存空間不斷收窄。2016年,天和致遠從南山區遷到寶安區,員工數從130人縮減至30人,卻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轉向更具技術門檻的細分賽道,終于扭轉虧損勢頭,獲得穩定盈利。
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棋手,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襲來。2017年,AI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首個人工智能國家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在這一年重磅發布,從國家層面對人工智能進行系統布局。
在宏觀政策背景下,具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率先響應。2017年,潘曉雷為公司確立了新的方向,轉向AI硬件領域,推動研發能力的迭代。
數實融合誕生顛覆式創新“技術力+產品力”重新定義查詞體驗
在雙減背景之下,用于家校學習的智能教育硬件發展迅猛。據《2022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報告》測算,2021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為453億元,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接近億元。
不同于一般的電子消費產品,智能教育硬件乃至所有智能硬件,并非軟件和硬件的簡單結合,而是傳統制造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而誕生的新物種。
2018年12月,智能學習公司網易有道正籌備研發第二代詞典筆,在深圳尋找硬件合作伙伴,看中擁有研發能力的天和致遠。依托于超過10年在翻譯領域內的AI技術沉淀,有道在詞典筆的設計上突破了多種技術難題,其中應用的OCR圖像識別和NMT神經網絡技術,顛覆了傳統的查詞體驗。而天和致遠則負責將網易有道的AI能力,注入到小小的電子主板中,讓技術在硬件上實現其能力。
雙方合作的難點在于,需要跨越數字經濟與制造業之間的思維障礙。潘曉雷表示,互聯網與制造業思維不一樣,“軟件改一個Bug半天就能修復,但硬件不能再做迭代,雙方需要不斷磨合。而有道智能硬件供應鏈負責人鋼橋也感受到,深圳硬件圈子對互聯網公司的態度是謹慎小心,“因為不知道互聯網公司對于硬件的堅持和投入到底會到什么程度。”
2019年8月,有道詞典筆二代正式發布,廣受市場歡迎,硬件業務銷售額在一年里實現了5倍速增長。在歐美、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有道詞典筆也基于自身技術及硬件能力,占據市場優勢,以科技創新助力國際間的交流與溝通。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制造到智造交出中國答案
如今,潘曉雷的公司實現公司凈利潤翻倍,每年實現凈利潤幾千萬。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帶來的加乘效應開始展現。有道詞典筆開發期間,天和致遠新成立研發實驗室,研發人員占比增智65%,柔性供應鏈建設逐步推進。經歷互聯網公司的洗禮,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基礎設施日漸完善。
在一支“筆”背后,是制造業實現智能化轉型的的中國答案。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數據驅動生產過程優化,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網易有道高級副總裁劉韌磊表示,創新是企業家的使命和責任。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發揮科技創新的優勢探索人工智能在更多學習場景下的應用,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中國智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曉雷表示,“從軟件到硬件,到方案設計,從芯片到生產組裝,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東西,能參與其中我很自豪。我們有信心,未來會有更多中國智造產品誕生,為世界制造業轉型,交出一份中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