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全球通脹高企,智能手機等電子行業出貨量受到打擊,近日多家機構下調智能手機及其供應鏈出貨預期。
4月11日,智能手機相關產業鏈企業跌幅擴大。截至當日收盤,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歌爾股份大跌約5%,京東方股價下跌近3%。
一天前,調研機構Omdia最新發布2022年屏幕出貨量預測數據,尤其是將智能手機顯示屏的需求預測較2021年實際出貨量大幅下調。
Omdia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智能手機顯示屏需求較2021年實際出貨量下降超過11%,由去年的17.36億片下調至15.45億片。這一最新預測在去年年底預測的基礎上進一步下調了4.6%。去年年底Omdia的數據預測顯示,2022年需求將比2021年實際出貨下滑7%,這主要考慮到2021年品牌和渠道因缺貨和漲價預期購買元器件而導致的庫存高企因素。
Omdia屏幕分析師郭子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屏幕出貨量下調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首先是2021年庫存高企,今年上半年的目標就是減庫存;另外考慮到全球生活必需品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通脹因素,相當于消費者實際收入下降,這也導致了全球消費市場購買力下降。”
“疫情封鎖雖然會暫時抑制供應鏈和消費,但只要封鎖一解除,影響的部分會得到部分修復,因此在長期預測里面這些因素屬于小波動事件,而且2021年的庫存高會部分抵御這個負面影響,因為上半年本來就是調整庫存。”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要需求還在,購買力還在,大的方向就不會受影響。”
郭子驕進一步解釋稱,作為智能手機增長引擎的新興市場以及中國品牌,原本計劃發力的歐洲市場由于受到俄烏沖突等影響,引起的通貨膨脹以及歐美收縮流動性的貨幣政策,導致電子產品購買力被侵蝕,因而下半年需求不明朗,這也是此次調整全球出貨預期的主要原因。
郭子驕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Omdia的預測比一些供應鏈目前的心理預期要更加樂觀。“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相對成熟,只要經濟前景沒有太大的波動,整體能夠保持平穩,那么智能手機市場的整體需求不會如目前行業普遍感受的那么悲觀。”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針對供應鏈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郭子驕認為,一方面原因是此前的市場預測目標可能含有較高的水分;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客戶對原材料價格下降的預期較強,因而報出的是需求下限。“這些因素讓市場彌漫著比較悲觀的情緒。”郭子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近期多家機構分析師對智能手機市場的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有較為顯著的下滑,但預計6月開始會出現觸底反彈。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執行董事Neil Mawston預測稱,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下降20%。
此外,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合伙人Neil Shah也預測,今年4月和5月的智能手機銷量可能同比下降12%至13%;同期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可能下降3%至4%;蘋果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可能會下降4%至5%,但蘋果這部分的影響是季節性的,會隨著新品的發布逐漸消除。
研究機構IDC分析師Will Wong預測稱,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同比下降3.4%左右,影響因素主要是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的消費者需求和情緒疲軟。“與需求面的因素相比,疫情導致的供應中斷反而不是那么令人擔憂的因素,這是因為工廠閉環管理以及政府在遏制疫情方面的經驗可能有助于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Wong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