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委會已提出一項針對俄羅斯的新制裁措施提案,并將在提案通過后盡快對俄發起第五輪一攬子制裁。
自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俄施加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地要求“以盧布結算天然氣、以黃金錨定盧布”等措施。
有分析指出,長期來看,美國濫用金融制裁措施或將激勵一些國家采取去美元化戰略,加速全球金融體系調整。
一
自2014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多輪經濟金融制裁措施,試圖將俄孤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體系之外。
近期,美西方國家對俄經濟制裁的力度陡然上升,包括凍結在這些國家的俄央行官方儲備資產、實體或個人的私有資產,甚至將俄羅斯部分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等,這一系列舉措一度導致盧布匯率暴跌。
作為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表示,對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購買俄天然氣須改用盧布結算,如果拒絕以此方式付款,俄方將視為買方違約,一切后果應由買方承擔。新規定自4月1日生效。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日訪問印度期間表示,俄印兩國已經實施盧布-盧比貿易支付機制,將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石油、軍事裝備和其他商品的貿易,加大力度擺脫以美元為基礎的支付系統。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表示,使用盧布支付俄羅斯天然氣的相關政策未來也將適用于其他商品的出口。俄羅斯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首席分析師尤什科夫認為,屆時國際貿易結算體系或將面臨重構。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能源、大宗商品是“硬通貨”,作為資源大國,俄羅斯祭出“盧布結算令”,既是對西方制裁的反制,也是一種擺脫西方主導支付體系的嘗試。
二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國家正在就以何種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重新談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烏沖突后對俄羅斯發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導地位,導致全球金融體系更加“碎片化”。
戈皮納特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包括對俄羅斯中央銀行實施相關限制措施在內,西方制裁可能推動一些國家形成基于貿易的小型貨幣集團。在全球貿易中更多使用其他貨幣將導致各國央行持有的儲備資產進一步多樣化,其他貨幣可能會因此發揮更大作用。她補充說,俄烏沖突還將刺激數字金融發展,包括加密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等。
摩根士丹利外匯和新興市場全球主管詹姆斯·羅德也表示,自從美國及盟友宣布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以來,其他央行現在可能會擔心他們的外匯儲備并不像他們曾經認為的那樣安全,并開始分散美元儲備,進行多元化投資,這可能會影響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
俄羅斯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央行已經將美元儲備削減至全部儲備規模的16%,遠低于四年前的逾40%。此外,截至2021年底,俄羅斯僅持有39億美元美國政府債券,遠低于2010年的1760億美元。
三
當前的國際金融體系,主要包含一套金融行為準則,和以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國際金融機構,其中包括許多國際公共金融基礎設施。
美國動輒對其他國家動用金融制裁大棒,不允許其他國家使用這些金融基礎設施,直接動搖了現有的戰后國際金融體系基礎,進一步破壞了本已脆弱的國家之間的信任水平,尤其是對美國的信任水平。
多年來,美國透支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信用,特別是美元周期性引發全球市場震蕩的風險,早已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直面美元痼疾并尋求對策。
數據顯示,1971年至2021年底,美國的貨幣供應量(M2)增長了近30倍,而同期美國的實際GDP只增長了18倍。
顯然,高速的貨幣增長,嚴重的貨幣超發,遠遠超出了實體經濟成長的需要,更多轉化為價格上漲(包括消費物價和資產價格),并不斷轉嫁給其他以美元為主要外匯儲備的經濟體。
美國將通貨膨脹的風險、金融系統的風險和資產“泡沫”的風險輸出給全世界,令市場對美元價值和地位的擔憂此起彼伏。
歷史上,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經濟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等,背后都有美國金融霸權在作祟。
過去20年,美國肆意利用其貨幣霸權制裁與其戰略行動不配合的國家,實施的制裁數量增長了10倍,經濟和金融制裁是其慣用伎倆。此舉令各大經濟體與之心生嫌隙,減持美債和加強儲備非美元國際貨幣及黃金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