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記者 龐無忌) 貝殼研究院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房企合計發債17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43%,降幅同比擴大。
貝殼研究院分析稱,一季度中國房企融資規模進一步下滑,主要受到三方面影響:
其一,國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近期國內疫情的反彈、擴散,影響了部分城市地區民眾的正常經濟活動秩序;國際上,俄烏沖突等相關影響增加市場的悲觀情緒。
其二,房地產行業風險尚未出清,影響金融端、產業鏈、需求端預期。今年以來,個別房企債務風險仍存,上下游參與者信心缺乏,導致積極性下降。雖近期維穩政策出臺,但信心修復仍需時間。
其三,房企自身經營模式發生轉變,大規模舉債發展的模式逐漸退出,穩健財務導向的房企將主動降低自身負債規模。
回顧歷史數據,2022年一季度房企發債規模創2018年以來的近5年同期新低。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熱度較高的“并購債”一季度主要呈點狀表現,只有個別兩家房企成功發行,尚未形成規模,短期對整體房企債券融資規模影響有限。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季度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規模同比均有所下滑。2022年一季度境內債券規模占比80%,一季度境內發債規模約1378億元,同比下降28.6%,境外債規模約355億元,同比下降68.0%。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融資數據反映類似的趨勢。據該機構統計,3月,房地產企業信用債與海外債發行規模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信用債發行規模同比下降36.55%,內地房企海外債發行規模同比下降80.7%。
房企償債壓力依然較大。上述報告認為,融資新規后,自2020年四季度至今,房企新增發債規模長期低于到期債務規模。2022年一季度境內外債券融資到期債務規模約2521億元,同比下降32.5%,結合一季度新增融資1733億元,到期債務凈額為788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694億元,較上一季度減少4億元。從到期債務的絕對數字上,2022年一季度同比規模減少,但由于發債規模的大幅收縮,房企的償債壓力并未實質性減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