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王恩博)記者6日從中國國家發改委獲悉,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主要負責人近日答記者問時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四五”時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北斗全面應用。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在軌服務的北斗衛星共計45顆,空間和地面基礎設施均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服務能力,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應用初具規模,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據有關機構統計,到“十三五”末,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在行業服務方面,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農林牧漁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過79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近8000臺各型號北斗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基于北斗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10萬臺/套,醫療健康、防疫消殺、遠程監控、線上服務等下游運營服務環節產值近2000億元。
以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式設備為代表的北斗大眾領域應用也獲得全面突破,包括智能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的國際主流芯片廠商產品廣泛支持北斗。北斗地基增強信息已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米級定位。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
談及“十四五”時期北斗產業發展主要目標,上述負責人提及,基于北斗應用需求和產業基礎條件,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打造龍頭企業帶動牽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
與此同時,將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北斗全面應用,持續降低產品和服務成本,提升應用效能,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北斗應用技術研發、產品研制、系統建設,明確風險責任、收益邊界,加強績效評價,形成產業發展良性循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