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迄今為止,在公安部“獵狐2014”專項行動中落網的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已達102名。網民認為,盡管專項行動成績斐然,但部分官員仍然鋌而走險,“官跑跑”屢禁不止,暴露出我國職務犯罪預警、身份和戶口管理、官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仍有漏洞。有網民建議,遏制官員出逃,不僅要靠“追逃”,更要加強“防逃”措施。
逃亦枉然
有網民認為,專項行動給一些蠢蠢欲動者強大的震懾力,讓他們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巨大威力,使其不敢腐敗。
據報道,自“獵狐2014”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公安部協調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紅色通報28個,先后派出境外緝捕行動組32個,從4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102名。
“境外追逃,意義非凡,尤其是職務犯罪嫌疑人。”網民“正義之劍”說,據最高檢統計,2013年我國共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762人,追繳贓款贓物計101 .4億元,人均贓款超千萬元,境外追逃的經濟意義不言而喻。
網民“胡匆聰”表示:“由于過去反腐倡廉出現的空白,致使法律無法發揮作用,讓貪官堂而皇之地逍遙法外。不但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是踐踏了國家法紀的尊嚴。通過境外追逃開展,讓境外不再是貪官們的法外之地,不但能夠實現跨區域的反腐倡廉工作局面,更讓國家法紀的威力隨處顯現。”一位石家莊網民寫道,要把“獵狐行動”長期化,把那些貪官都抓回來,要給貪官造成心理壓力,不管你逃到天涯海角終究是死路一條。
監管缺失
然而,也有網民指出,與外逃貪官的龐大數字相比,被追回者不過是片鱗半爪。有資料披露,過去10年逃往北美和歐洲等地的中國腐敗官員高達1萬多人,攜帶出逃款項達6500億元以上。
網民認為,層層關卡沒能攔住“官跑跑”,折射出我國職務犯罪預警機制、官員出入境管理機制存在盲點,也說明對官員們的監管缺乏。
有網民剖析,每一個貪官的出逃除了那種東窗事發后臨時決定的以外,都會經過一年左右的準備。大概的出逃步驟包括:轉移資產 — —— 家 屬 先 行 — —— 準 備 護照———猛撈一筆———辭職/不辭而別———藏匿寓所———獲得身份。
“中國出國審批手續和制度很嚴格,但在那些成功外逃的貪官面前,卻顯得是那么的沒有法子。這是誰的過失,怎么沒有問責制出來問一聲?究竟是貪官本領高還是我國制度漏洞太多?”網民“風青楊”說,也許反腐部門應該反思一下,為什么貪官貪腐了這么多年卻能不被發現,直到逃出去才展開調查?貪官要準備外逃,一般都要先送妻子兒女出國,自己當裸官,當裸官那么久為什么沒有暴露?在對資金流出控制嚴密的中國,為什么貪官居然能夠成功轉移資產出國?很多貪官為了今后外逃方便,都有多本護照,多重身份為什么沒有被發現?
密織“天網”
一些網民建議,遏制貪官外逃,不僅要靠“追逃”,更要加強“防逃”措施,通過反復關口前移、制度籬笆扎緊,編制出一張嚴絲合縫的“防逃網”。
有網民認為,應該對官員失聯事件提高警惕,一旦官員失聯應及時發現其反腐犯罪線索,進行懸賞緝拿。
網民“衛民子”建議,作為“防逃”的重要制度,應當盡快推廣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尤其是加大對申報事項的核查力度,減少和杜絕謊報瞞報情況。建議紀檢部門能夠對申報事項進行常態化的抽查,并且與房產、銀行、證券、出入境等系統進行聯網比對。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對官員出國審批報備的監控力度。官員出國審批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發揮監控的作用。
(記者 張小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