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總您好,歡迎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請問您加盟索美之前從事什么行業?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個人經歷?
李呈安:我加盟索美之前,和一個朋友共同經營了一家裝飾公司,大概有兩年的時間,我們想把公司辦的正規一點,至少承攬一些業務的時候不再擔心被業主質疑施工資質的問題,就加盟了北京索美。至于我個人經歷也沒什么好說的,挺平凡的一個人,我走出學校以后就來到余杭打工,時間不長,一年多吧,就開始做生意,批發摩托車和電動車的零配件,再后來看到余杭的房地產行情很好,就又開始進入裝飾裝修這個行業。
記者:您開裝飾公司以后主要有什么體會?
李呈安:這個行業競爭太激烈了,我不知道別的城市怎樣,反正余杭這個地方的裝飾公司太多了,全國知名的大品牌、當地知名的品牌、無名的小品牌,大大小小算起來可能有上千家裝飾公司,都擠在一起搶生意,真不容易。幸虧有我們的員工大力支持,否則我感覺都有點撐不下去了。
記者:員工?您對他們的工作很滿意嗎?您的員工隊伍穩定不穩定?
李呈安:很滿意,他們工作起來確實有一種認真負責的勁頭,也有一股闖勁兒。我們每一個星期有公司例會,在會上我們及時交流溝通各種市場信息,反饋業主的要求,匯報施工進度,然后制定出新的工作計劃,然后把大家的意見統一起來,互相鼓勵著,滿懷激情的投入到新一周的工作中。我的員工隊伍非常穩定,有的員工都跟隨我好幾年了,去年上半年,我的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仍然和我一起共度難關,借這個訪談的機會,也向他們表示一下我的謝意。
記者:老板在談到員工的時候,往往是一肚子的牢騷和抱怨,好像是不同立場的原因,各自看問題的角度和出發點都不一樣吧,很多企業老板和員工的關系不是很融洽。您談到員工的時候卻充滿了感激之心,您是怎么做的,能讓員工和公司共同渡過難關?
李呈安:作為老板心胸應該寬廣一些,或者用我的話說,得需要有一個菩薩心腸。我挺佩服那些做慈善事業的企業家們,很多人對慈善事業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其實未必真有人家那個胸懷度量。我就承認現在還做不到人家那個高度,但我可以把慈善事業從公司內部做起,多站在員工的角度想想,想想他們到這個公司是為了得到什么。答案很簡單,兩條,一要生存,二要發展,特別是對那些有志向的年輕人來說,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可能更重要。我加盟索美之后,員工隊伍變得更加穩定了,原因就在于后者。因為他們有定期到北京總部學習培訓的機會,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我不但給我的員工都上了社會保險,而且建立了一套公正清晰的考核制度,保證他們多勞多得,一點都不帶打折扣的。我這里普通的設計師月收入高的時候能到一萬多了,在余杭這個市場敢說中等偏上了,除此之外,我還時不時給他們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去年我們了組織一次到舟山的旅游活動,員工們玩得開心極了。
記者:您的觀點是老板和員工之間的關系中,老板應該負有更多改善關系的責任,特別是胸懷要寬廣,格局要大。
李呈安:老板相對于員工是比較強勢的一方,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需要老板俯下身來,容納更多的人,很多企業家懷著一顆做慈善事業的心來做企業,這很好,但我相信他事業的起點一定是從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懷開始的。我們很難相信一個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會感恩社會,也很難相信那些企業慈善家們不能善待自己的員工。北京索美總部的尤總有一句話說得好,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現在我們索美的事業還在發展過程中,不敢說將來能做到多大,正像我身邊有一些愿意跟隨我的人一樣,尤總身邊更有一大批堅持品牌信仰的追隨者,這就足以讓我們索美人欣慰了。
記者:李總的見解讓人難忘,言語間流露出了仁慈心,讓我感到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不僅會善待他的員工,更會善待他的消費者,因此,即使余杭的裝飾市場競爭的再激烈,也一定會給您的企業留下生存的空間,相信您的事業一定會蓬勃發展的。謝謝李總接受我們的采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