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場都在翹盼美聯儲議息結果之際,印度央行昨日頂住高通脹的壓力意外按兵不動,維持基準利率于7.75%不變,進一步強化了近期全球主要央行的維穩基調。不過,與新興市場央行不同,低通脹考驗著多數發達國家央行退出貨幣寬松的決心。
最新數據顯示,11月印度整體通脹率飆升至7.52%,創下14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食品價格漲幅創下自2010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由于印度國內通貨膨脹情況嚴重,已經傷及本已脆弱的經濟復蘇,市場對印度央行加息的預期高漲。
不過,由拉詹率領的印度央行昨日宣布將基準回購利率維持在7.75%不變。自今年9月拉詹執掌印度央行以來,該行已累計加息50個基點。有分析人士認為,拉詹選擇按兵不動主要還是考慮到要促進經濟增長。印度上季度經濟增速放緩至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眼下剛剛有所起色。與此同時,印度的信貸評級也面臨下調風險。
此外,拉詹已經將槍口對準印度企業出現的嚴重壞賬,他呼吁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巨頭KKR、黑石集團等私人股本機構接管這類負債企業。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央行考慮更多的則是通貨緊縮。盡管多數發達國家央行維持超低利率,但這些國家的通脹率仍處在較低水平。低通脹將美聯儲等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在籌謀下一步政策時逼入了兩難境地。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此前表示,歐元區接下來還將面對較長時期的低通脹情形,歐洲央行將長時間維持寬松貨幣政策。加拿大央行在最新聲明中對通脹前景的立場也有所軟化,使得市場猜測,該行下一步舉措不是加息,而是降息。對于美聯儲,由于通脹率依然很低,一些美聯儲官員也希望將退出量化寬松計劃推遲到明年3月,以確保經濟不會滑向通縮。
考慮到通縮的風險,不少海外機構預計,許多發達國家央行可能會傾向于進一步采取寬松政策,包括歐洲和日本。美聯儲一直預期通脹率將加速上升,但這樣的事情從未發生。不管美聯儲會不會宣布退出量化寬松計劃,該行一定會承認對低通脹率的擔心,這種想法加強了市場對于美聯儲未來數年繼續維持接近于零的短期利率的預期。
今年夏天,當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即將開始退出量化寬松的時候,資金大幅抽離導致新興市場資產暴跌。今年9月,美聯儲爆冷未能如期退出量化寬松,讓全球市場大吃一驚。目前,市場對美聯儲退出的預期依然有增無減。摩根大通列出五大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包括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和土耳其,面對美聯儲縮減龐大購債計劃將尤其脆弱。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