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全球經濟大勢不好,在國內,中小企業融資不容易,很多老百姓覺得手中的錢不夠花。在此背景下,去年財政收入超過了十萬億元,遠遠超過了預算增收,增幅達24.8%。大家很擔心這是在與民爭利?你怎么看?
謝旭人:去年我國財政收入有比較大幅度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企業效益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去年物價上漲比較多;把地方政府原來在預算外資金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統一納入等因素。
財政收入增幅超GDP的增長,一個因素是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是以現價計算的,而GDP公布是以不變價,即多年以前的價格相比較來計算的。如果按照現價計算,去年我國GDP的增幅應該是17.4%,這個增幅與財政收入增長基本上比較接近。
財政收入增長后,通過預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以勞動報酬以及直接或間接的生產生活補貼等形式轉移給了城鄉居民個人。因此,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并非是簡單的此消彼長的關系。
【金融改革】
組建金融國資委正在調研
問:政府有沒有成立金融國資委的想法?有的話,各部委(包括財政部)在當中會擔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謝旭人:關于組建金融國資委的問題,這個事情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在進一步調查研究過程中。
【地方債務】
地方政府要建立償債基金
問:財政部報告提到,要建立一個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機制,這個機制將以何種方式運行?
謝旭人: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根據分類管理和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資金的問題。我們要求各地認真做好債務償還工作,對政府的債各地要建立償債基金,統籌運用地方財力,做好償還工作。同時,對在建項目區別對待,做好項目的后續融資工作,特別是重點建設項目。
二是繼續清理規范融資平臺公司,加強對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管理,以及銀行業融資機構的信貸管理。
三是要堅決禁止政府和政府部門違規擔保。
四是要抓緊研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及風險預警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逐步分類納入預算管理。
【居民稅負】
回應“商品價格中稅負高”
問:有學者認為,我國的間接稅占整個國家稅收的70%左右,一些消費品最后所交的稅收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樣就增加了中低收入者(尤其是低收入者)的稅負?
謝旭人: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后,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為主的間接稅與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部分財產稅為主的直接稅并重的稅制結構。間接稅和直接稅的比重問題,總的方向是增加直接稅的比重,逐步減少間接稅的比重,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我也關注到一些外國媒體或專家的議論,但是他們測算的數字,是拿中國的間接稅占稅收總收入的比例,與外國間接稅所占比例去做比較,以此推出商品價格里面中國的含稅量比外國高。這樣測算是不準確的。這種計算方法將流轉稅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誤認為是流轉稅占商品價格的比重,因此,得出的不同國家商品價格中所含稅收的數字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商品價格當中不但含著流轉環節的間接稅收,同時也有其他方面的稅收,包括企業所得稅、房產稅等直接稅收,也都攤到了成本里面,并通過價格來體現。因此,不能簡單地只拿間接稅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來衡量商品當中的含稅量高低。
有人認為,財政收入增加了,企業和居民收入就減少了,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實際上,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來說,財政收入增長以后,通過預算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以勞動報酬、以及直接或間接的生產生活補貼等多種形式轉移給了城鄉居民個人,這些也是城鄉居民個人收入增長很重要的一個來源。——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