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5日電 2014年1月1日,當北京菜百公司的千足金價格降至了每克302元,此價格已經與三年半前的價位持平。在此背景下,菜百、工美大廈均呈現出一輪的黃金搶購潮。另外,全國多個地方的黃金搶購熱似乎有增無減。上海某商場約400斤的黃金僅在1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稍早在重慶舉行的 “《中國珍郵—齊白石》珍藏版簽售會”上,現場80套《中國珍郵——齊白石》純金/銀珍藏版被預定一空。
“中國大媽”新一輪搶金
2013年,黃金的表現非常疲軟。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金價全年累計下跌達到28%,創出了32年來最大的跌幅。 盡管在黃金市場受挫, 對于買金被套,“中國大媽”們表示“不后悔”,買黃金根本沒打算賣,金條還可以送給兒媳婦打首飾。相對這類投資者的“大度”,另外一類投資黃金收藏品的“大媽”的心態會更好一些。
專家表示,純投資黃金市場風險過大,但是作為普通老百姓,選擇一些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是一個方向。對于這類黃金產品的收藏價值更大,而且其升值軌跡也和金價走勢關系不大。雖然黃金價格繼續走低,但是生肖幣、貴金屬郵票等具有收藏價值及文化價值的黃金文化收藏品卻表現堅挺。
中國集郵總公司總經理劉燕明表示,貴金屬郵票的文化內涵來自于郵票原有的文化背景;藝術價值來自于郵票主圖的立體展示及貴金屬精工工藝的精致;收藏價值來自于其造型及文化的不可復制性,所以每款郵票金磚的核心價值是具有造型不可復制的權威性和收藏文化內涵的獨特性,是獨具特色的鐫刻歷史經典、印記人類文明的紀念金、文化金和收藏金。
黃金投資題材很重要
黃金分析專家建議,老百姓涉足黃金收藏品,可選擇較穩健的三大類藏品:第一類就是生肖類紀念金幣,可以成套、成系列收藏,比如說今年的馬年生肖金幣;第二類是題材或者事件類的,比如說2008年奧運會、2009年的建國和2010年的世博會等,其發行和品質都會有一定保證;還有一類是屬于文化藝術類的,如金版的《清明上河圖》、金銀版《中國珍郵-齊白石》等都屬于此類,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都會保障其收藏的上升空間。
在業界有這樣一句話:投資金條比差價,黃金收藏品看品牌。品牌和題材的市場認知度決定價格升高的幅度,投資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購買時要看清發行機構。作為收藏品,藝術大師的工藝和權威性是其價值的重要決定因素。國家權威發行或制造的東西對產品的信譽是有保障的。
例如中國郵政推出《中國珍郵》系列,集中國傳統文化、集郵文化和貴金屬集藏文化一體的高端原創文化品牌。有中國郵政的金子招牌,在貴金屬郵票收藏領域就先天的擁有優勢。同時,黃金收藏品對原材料的依賴性不強,其價值主要在于工藝。作為黃金藝術收藏品以及各類金銀幣收藏者,必然遵循“物以稀為貴”的收藏規律,發行量是考量是否購買的因素之一。
專家提醒,黃金收藏品凝聚了很多工藝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權威價值,消費者在選擇時要有理性的判斷。雖然收藏黃金藝術品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有較高的經濟回報,但是消費者一定不可盲從,要選擇合適的黃金收藏品種,既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又要了解黃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