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幾大新區的建設規劃中均提出了“復合型城市”的建設理念。
事實上,鄭州早在新區建設之初,就率先提出“復合城區”理念,即通過功能、產業、生態、空間以及體制的復合,囊括三大產業,形成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復合型新區。
“產業是經濟增長的根本,通過打造‘復合城區’,依托產業優勢,對新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依托產業的聚集效應,可以加快中小城鎮的發展。”谷建全如是分析。
目前,新鄉平原新區已開工建設“河南省科研機構生產試驗基地”一期、“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13個項目。許昌新區總投資36億元,以電力一次設備制造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為主體的“溫州產業園”項目建設亦如火如荼……
“復合型城市在擴張時克服了以往建設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功能相對單一的弊病,通過保留一部分基本農田、劃區域分散建設等城市規劃理念,擺脫‘攤大餅’的城市發展模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城市病’。”九鼎德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坦陳。
事實上,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國內不少地方“新城區”建設熱已經勃興,河南各地新區建設亦不甘落后。《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了解到,該省南陽、安陽、信陽、商丘等城市新區方案亦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
“新區建設更容易給地方政府提供‘大手筆’運作的空間,容易出政績,也容易拉動GDP的增長。新區規劃通過之后,土地審批也會相對容易一些。這也是相對于舊城改造的困難,不少地方政府熱衷于開發新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北京某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說。
約6.98萬億巨額投資怎么來?
不過,新區建設亦非坦途。
“一些并不具備需求和經濟支撐的中小城市現在也在盲目跟風,舉全市之力,建大馬路、大立交及大廣場。”谷建全毫不諱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以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為主,資金結構比較單一,城市新區建設將面臨更大的資金難題。
張保盈指出,上述六大新區規劃面積共約3105平方公里,依據河南新城區均平方建設成本2000元左右計算,每平方公里的建筑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總額大概在22億元左右,約需6.98萬億元的投資總量。盡管此為預估數字,六大新區若在20年內完成實際投資1萬億的規模還屬“理性”,但即使如此,投資總量也十分驚人。
而目前我國城市新區建設的資金來源,以投資源頭劃分無非有三:一是道路投資、綠化以及安置費、補償費、公共土地等政府投資資金,二是土地出讓金、建設成本、廠房設備等企業投資資金,三是包括房屋購置及相關稅費在內的個人投資資金。
“國內新區建設的前期投資通常是5%的投資拉動比,也就是說政府在新區每投資1億元,可以拉動20億元的投資額。按照以上新區擬建設規模估算,鄭州新區前期投資需要200億元、洛陽新區需要100億元,其他四個城市需要50億元。”張保盈分析。
上述六市公布的2009年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數據表明,鄭州是301.9億元,洛陽是120.3億元,開封是29.5億元,焦作是54.4億元,新鄉是55.9億元,許昌是47.1億元。“從綜合財力來看,除了鄭州和洛陽,其他四個城市的財政基本上入不敷出。也就是說除了鄭州以外,其它五個城市的財政收入很難支撐新區建設。”張保盈直言不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