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田小惠)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相識的,不相識的,但大都是小于我的年輕人。偶爾有同齡人及長我幾歲的朋友,只有獨一無二的一位米壽朋友,以前我稱之為貴人,現在我定位為親人。
他是一位時髦的老人,現在,依然用電腦做曲,每天定時和遠在北京的孫兒用iPad發信息。他邀請我加他為好友時,我是給家人看遍了,才微笑著按下確認鍵。當我看到他老人家用“文達”二字做為微信號的昵稱時,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他是一位傳奇老人,一生育有二兒一女,一位在本地任職,其他一兒一女分別畢業于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中醫學院,目前都在北京擁有自己的公司,就連大孫子也被他培養的現在北京就讀研究生,退休前他擔任商洛市劇團團長一職。是商洛道情傳人,2013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商洛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第一人。1990年退休后,創辦了商洛第一家電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我也就是在那時因為學電腦,認識了他,從學員到在公司任職,他教會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生活中老人家也給了我很大的關心,想起了十七八年前他偶爾提供早餐費讓我和他侄子去老市政府門前吃早點的情景,想起了上班時我因低血糖突然頭暈,他火燒火了帶我去就近診所看病的情景,想起我想趁年輕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時,他們夫妻不但支持而且送錢送物并送我一句話“帶足回家的路費,外面不好就回家,咱公司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著”。也就是利用在公司學習、歷練的知識及經驗我順利的就職于外資企業的寫字間,一晃就是十年。期間偶有電話聯系,也曾受他電話之托,去救援一位在外遇事的小鄉黨。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望他老人家。
峰回路轉,我也未曾想到十年前的相處,是在為我十年后鋪路。近幾年,當我以管理者的身份經營他一手創辦的公司期間,也得到貴人相幫相持,我們公司在本地IT公司中做的風生水起,近六年了,我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付出心血和汗水,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每當有人告訴我別為了錢不要身體。我總是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和不理解的人再說也是白搭,他們何曾知道,既然做一件事,我就要盡力去做好,那是不能與金錢相提并論的。這段經歷是我此生一段寶貴的財富,捫心自問,我良心是安然的。也是這段經歷讓我用自身行動給兒女寫了一本沉甸甸的教科書,那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兒女的懂事、好學是我付出的最大安慰。
人一生中,要感恩的人很多,值得佩服的人不少,讓我們去敬仰的人也有,但既感恩又佩服也敬仰的人卻鳳毛麟角,他——劉浩智老先生就是我這一生中即感恩又佩服也敬仰的唯一的一位老人家,我在心中祝福他們夫妻二老壽比南山,幸福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