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陳 波)在丹鳳縣龍駒寨鎮鹿池坪社區,臨近八旬的劉粉娥老人自去年就被社區評為“好公婆”。一向為大家所信任的她談起這個新稱謂,劉粉娥顯得很鎮靜,笑著說:“以前我的婆婆就對我好,啥事都不讓我操心,現在自己成了婆婆,我也就盡量的少給孩子添麻煩。”
上世紀八十年代,劉粉娥擔任大隊婦聯主任、大隊長以及副支書,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群眾打交道,上門走訪、化解村里的各種矛盾、糾紛,成為大隊里名副其實的熱心腸。但那時家窮娃多,生活的艱辛讓她倍感煎熬。每天早上天一亮,她就背著籮筐上山割草,晚上點燈織布直至深夜。“當時我的婆婆看在眼里心疼我,就替我分擔家務,稍重一點的活都不讓我干,盡心照看幾個孩子。”憶起昔日婆媳情深時,劉粉娥掩不住內心的感激與懷念,“婆婆的那份愛與情一直延續到現在。”
十幾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劉粉娥悲痛不已。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她毅然挑起家里的重擔,每天一個人接送孫女上學直至其長大成人,不給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撂擔子”,家里大小門戶差事,都由她一人承擔。每當在外打工的兒媳回來給自己買好多吃的穿的時,看到一家人美滿和睦,她覺得一切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劉粉娥是鹿池坪社區老年協會二組組長,主要任務是聯系團結街鄰、化解矛盾糾紛、組織老年人的文娛活動。雖然職務小,管的人少,但在群眾中的分量很重。之前,社區里婆媳不和的事情時有發生,作為老年協會調解委員,她多次上門化解婆媳不和的矛盾,對婆媳雙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盡心解除雙方內心的“氣結”,最終促使婆媳雙方和睦相處。在她的調解下,社區里因婆媳不和的矛盾瑣事近幾年來越來越少了。
現在78歲的劉粉娥患有冠心病、高血壓,但她并未因此減少了對社區事業的那份赤城之心。每個月的初九是社區集體學習的日子,劉粉娥和其他老人一樣提前到場,聆聽講座,從未缺席過。“每月初九都會有人給我們講一些有關黨的新政策、醫療保健等知識,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劉粉娥說,社區鄰里逢喜事時,她就和社區其他婦女自發組織起秧歌隊,熱熱鬧鬧的去接新娘子。同時,她還經常組織老年協會的老人到社區義務勞動,既鍛煉了筋骨,又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目前,劉粉娥一人在家,但生活幸福,家庭和睦,“現在媳婦對我好,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每月還能領取三百多元的國家補貼,這樣的日子咋能不好過呢?”劉粉娥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