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在珠江口東莞虎門港,全國統一版“海關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正式啟用,試點企業大龍網及燕文物流、錢寶支付、鼎盛易達貨代等企業,借助虎門港通關信息平臺,以“一鏈式”合作完成“全國第一票”跨境電商貨物通關,此舉推動我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走向一個全新的平臺。
“全國統一版海關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啟用,對珠三角及全國中小外貿出口企業,特別是電商企業帶來的最直接變化是,電商也納入了海關監管范疇,可以據此辦理出口退稅、結匯及跨國支付等各項業務,等同于為中小出口企業新開辟了一個便捷的出口渠道。”長期關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東莞市委政研室主任鄧濤表示,這將極大促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的發展,更為轉型升級中的珠三角及全國外貿企業帶來嶄新的變化。
1日下午4點,記者進入虎門港啟盈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出口監管區,滿載著7500票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商品的車輛魚貫駛進監管區專用監管通道,通過海關總署跨境通關平臺清單審核和現場非侵入式快速分揀查驗,30分鐘后7500票商品就全部裝車出口,完成了海關通關監管手續。在此過程中,海關工作人員對其中一件快遞包裹產生異議,非侵入式掃描顯示與報關單上顯示存在不一致的可能,工作人員當即打開包裹,確認包裹內的衣物與報關單一致后封箱放行。現場海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對于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商品,他們一般采用非侵入式分揀,只對有疑問的商品開箱檢查。
此前,通關仍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最大壁壘。即便是小額跨境電子商務,也有可能因為進出口貨物超過海關規定數量而被要求進行申報。其間一系列繁瑣的手續及費用的支出常常成為消費者和網上賣家嚴重的經濟負擔。此外,因申報不合格而使商品滯留在海關而使消費者無法收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大龍網公司總裁馮劍鋒向記者介紹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龍網電商平臺的跨境貿易只能走傳統的包裹快遞,企業無法辦理退稅、結匯等出口企業應該享受的政策及便利;同時出口商品在海關也未能留下記錄,缺少了海關監管的出口商品對海外消費者也缺少相應的權益保障。這樣的缺失導致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只能“小打小鬧”,難以規模化發展。“海關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改變了過去的種種弊端,電商企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