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泰街160號,娃哈哈集團總部所在地。這是一座陳舊的六層灰色小樓,它佇立在杭州火車站對面的高架橋邊,三面被雜亂的居民樓包圍。
6月14日下午,剛從深圳回杭的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宗慶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娃哈哈現在放慢了腳步,方向也要調整。”
員工近3萬名,總資產401億元,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銷售收入782.78億元,占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銷售收入的43.4%;利稅139.34億元,占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利稅的49.6%,這是娃哈哈集團2013年的成績單。
27年前,42歲的宗慶后就是在這里,貸款14萬元,帶領兩個員工,承包了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從踩著三輪車代銷棒冰、汽水和校簿開始創業之旅。兩年后,宗慶后自己開發的產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一炮打響,供不應求,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應運而生。
1991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僅有100余人的校辦小廠娃哈哈,耗資8000萬元兼并了擁有2000多名職工的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娃哈哈集團公司。3個月后,杭州罐頭廠扭虧為盈,這個“小魚吃大魚”案例轟動浙江及上海,娃哈哈從此步入發展快車道。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娃哈哈與國際食品巨頭法國達能集團曾有過一段十多年的“婚姻”,在雙方蜜月期,娃哈哈引進了一大批國際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實力和業績得以大幅增長。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如今,轟動全國的“達娃之爭”已過去5年,宗慶后執掌的娃哈哈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食品飲料企業集團,在全國建有66個生產基地、170家子公司,擁有十大類150多個產品,其中瓶裝水、含乳飲料、八寶粥罐頭產銷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為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兩年娃哈哈開始朝飲料食品的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涉足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軍白酒業,投資娃歐商場。但人們發現,這些產業的進展并不順利,對娃哈哈多元化的質疑聲不絕于耳。娃哈哈的發展遇到天花板了嗎?下一步宗慶后還要如何做大做強?
“不能為面子盲目發展”
500強應該用利潤、利稅等指標去評,給國家多交稅,利潤高了才是強。
《21世紀》: 2010年時,你曾提出要“再造一個娃哈哈”,三年內爭取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但去年這一目標沒有達到,原因何在?
宗慶后:跟經濟形勢有關。目標可以制定,而且要實實在在為之努力,但不能為了面子盲目發展,企業如果不盈利就無法生存。要實事求是啊!包括去海外投資,不能為了面子,得了顆大勛章,卻把自己弄完蛋,這有什么意思?
《21世紀》: 你有沒有為娃哈哈進入世界500強制定一個時間表?
宗慶后:現在不是世界500強而是“500大”,有的還虧本。國內500強也有虧損,光看營業收入有什么用?500強應該用利潤、利稅等指標去評,給國家多交稅,利潤高了你才是強。我們去年交了60多億稅,副業還沒算。光看營業收入,我覺得引導上有偏差。當然,世界500強我們還是要進的,但我們首先要真正強,而不是大而不強。
《21世紀》: 娃哈哈在走國際化道路方面有什么打算?
宗慶后:我現在還沒有去真正開發國際市場,即使海外收購,我也是收購有技術有產品的小企業,買回來能提高國內水平的東西。小企業人少,我對員工好他就賣力,它發展了,我也發展了。大企業人家都搞不好,你能搞得好嗎?而且人家工會力量很強,給你“搗搗蛋”的話怎么經營下去?
《21世紀》: 中國飲料行業曾有不少明星企業,但如今幾乎銷聲匿跡,娃哈哈為什么能成功?
宗慶后:成功有多種因素,缺一不可。首先要不斷創新;第二,技術裝備要先進,這樣效率比較高,成本比較低,質量比較好。我一條生產線就要投一個多億,在科技、研發、創新方面,投入更是不計代價;第三,要建好市場網絡,解決好利益關系,人家不賺錢,誰給你賣?還要建設好員工隊伍,沒有員工認真工作,企業怎么可能好?
《21世紀》: 你為何身兼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兩個職務,而且不設副職?
宗慶后:計劃經濟的時候,有的國企領導內訌比較厲害,包括我們當時兼并的罐頭廠。如果只有一個領導,哪怕告狀打小報告也只有到我這里,不會形成幫派體系。實際上,娃哈哈的部長就相當于副總經理,生產部長管生產,財務部長管財務。我們民主集中制,有事情大家商量、討論,但拍板之后必須執行,這樣效率會比較高。
娃哈哈是從小做大的,許多事情我都親力親為。現在企業規模大了,我也分級授權,但搞新的東西我還是親自去管,這樣了解得比較清楚。
《21世紀》: 娃哈哈實行全員持股,這樣是否會走吃大鍋飯的老路?
宗慶后:我們有合同約定,承認這個合同章程的,就可以持股。第一,在這里工作的人持股才有分紅,離開企業就要原價退回。第二,每年評定,有詳細的考核指標,依表現可升可降,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相結合。分紅是激勵機制,但如果沒有競爭機制,到一定時候就變成吃大鍋飯了。
《21世紀》: 混合所有制現在成了一個時髦話題,娃哈哈會參股或收購一些國有企業嗎?
宗慶后:混合所有制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國企全員持股,這樣它的經營者、生產者就有責任心。但民營企業進入國有企業,如果沒有話語權,等于給它送錢去,相當于國有企業把民營企業吃掉了,進去干什么呢?現在說放開鐵路啊什么的,民營企業不會進去的,鐵路負債那么重,而且也不盈利,進去怎么活下來?
收購國企要看情況,我提過建議,國企要弄混合所有制經營,資產出售要按凈資產標準,國有企業才敢賣,民營企業也愿意買。如果沒有這個標準,到時候翻舊賬說侵吞國有資產,那就麻煩了。當然,國有資產不能賤賣。
“放慢腳步,方向也要調整”
低價競爭會把行業搞垮,且企業沒有利潤,就沒有錢投入創新。
《21世紀》: 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娃哈哈的飲料主業遇到天花板了嗎?有人說,娃哈哈的多元化失敗了,對此你怎么看?
宗慶后:任何事情都會有爭議,這很正常,只要自己心中有數就行了。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做得好的話會長一點。我們不斷在補充新的產品,一代一代接上去。前年我們增長幅度低了點,主要是不想參與低價競爭,娃哈哈要履行龍頭企業的責任。很多行業都是龍頭企業拼命擴張以后,大家低價競爭把行業搞垮了。而低價競爭沒有利潤,企業就沒有錢投入創新。
娃哈哈要進入世界500強就要增加營業收入,要有增量,現在我們在往飲料的上下游產業鏈發展。今后老年人的保健需求比較大,此外很多中國人有富貴病,所以我們在開發生物工程、中醫食療的產品。我們還在節能環保方面做文章,開發節能電機,因為我們有兩個機電廠,也有技術。我們的做法是謹慎發展,小步快跑。
《21世紀》: 市場對你們的新產品比如富氧水也有爭議。
宗慶后:富氧水國外早就有,我國第四軍醫大學也在研究,還得了國家科技二等獎。我們很早就組織了專家認證,2007年就通過省衛生廳報批衛生部。衛生部專門批復,富氧水作為普通食品管理,一定要用醫用氧加氧,純度要99%,但里面的含氧量每升不得超過150毫克。我們現在按照標準生產,生產許可證也領出來了,最后檢驗結果也是符合標準的。
《21世紀》: 娃哈哈為什么選擇奶粉和白酒做多元化標的?
宗慶后:浙江對口支援貴州,我們選了白酒項目,因為茅臺鎮有獨特的資源,而且中國人有酒文化。現在政府消費少了,涉足白酒看起來有點問題。但這個時候進入白酒行業的成本也會比較低,而且我今后做的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不是高檔酒,我們的渠道也能銷低檔酒,所以我認為還是能發展的。
奶粉我們是國外原裝進口,代工廠是百年老店荷蘭皇家企業,喝過的都說好。但檢驗程序太長,荷蘭那邊原料、生產、出口都要檢驗,到我們這里海關也要檢驗,這個過程最短六七個月,這樣顯得批號就比較早了。對此我很頭疼,我最近向有關部門提出,海關檢驗、商檢是不是要限制一個時間? 另外我感覺現在渠道要價太高,否則奶粉不用賣那么貴。
《21世紀》:這是你們在企業內部要求員工推銷奶粉的原因嗎?
宗慶后:是的,我們對銷售公司有指標,但員工是自愿的。如果員工直接促銷,由于是半價,賣給親朋好友很便宜,我不虧本,員工可能還賺點錢。
《21世紀》:娃哈哈在杭州租樓開的娃歐商場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原因何在?
宗慶后:電商對零售業的沖擊很大,因此我現在放慢了腳步,方向也要調整,要適應社會需求。以前我想做國外的精品,但反腐敗以后高檔品需求減少,我今后要搞老百姓消費得起的東西。我們不是搞商業地產,是做下游零售,我相信零售業的實體店、大商場還會發展的。
“實體經濟稅賦較重,盈利困難”
審批制度改革到現在,收費沒有減少,而是增加,就換了個名堂。
《21世紀》:娃哈哈有充沛的現金流,在全國有幾十個生產基地,具有搞資本運作和房地產的有利條件,你們為什么始終堅守實業?
宗慶后:錢生錢不是實體經濟,不創造財富。我們每年在科技上投入,對新的產業投資,全員持股,每年分紅,企業良性循環。
我不大善于公關,也不希望權錢交易,實實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我們做實業靠一分一厘積累起來,穩步發展不是很好嗎?做了資本運作、做了房地產以后,其他產業就不想做了。如果去搞房地產,每個報告下面要敲100多個圖章,頭都痛死了,而且很容易產生權錢交易,把自己栽進去干什么呢?
《21世紀》:那為什么現在不少實體企業卻熱衷于資本運作?
宗慶后:現在實體經濟稅賦比較重,盈利比較困難,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緊缺經濟的時候小打小鬧可以弄起來,但現在是過剩經濟,市場競爭很激烈,如果你還沒有壯大起來,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很多實體企業看到搞實業沒有搞房地產、資本運作來錢快,都轉向了,造成現在的經濟有問題。
按理說,虛擬經濟應為實體經濟服務,但現在虛擬經濟把你口袋里的錢拿到自己口袋里,損害實體經濟,來得快去得也快,不會長久。電商也是虛擬經濟,說要顛覆所有的傳統產業,你把它顛覆完了,你賣什么東西去?電商正常的操作對實體經濟是有幫助的,但如果無序操作,反而會影響實體經濟。
此外,網上虛假信息令實體企業防不勝防,兩年前有人把娃哈哈營養快線正常的蛋白質凝結現象歪曲成凝膠,說“能當避孕套”,使我們產品聲譽嚴重受損。
《21世紀》:娃哈哈考慮過參股民營銀行嗎?
宗慶后:曾有報批民營銀行的企業叫我參股,我沒去,沒興趣。民營銀行首先要買保險,不買保險,老百姓誰敢把錢存在你那里?但買保險,你的成本肯定增加。你的存款利息還要比國有銀行高,老百姓才會存錢在你這里。給中小企業貸款則不能利息太高,要不然人家也不愿意到你這里貸款。沒有國家政策支持,民營銀行哪有競爭力?
另外,民營銀行收儲的點要多。但現在租房多貴啊,國有銀行到處都是點,而且都是自己的房子,你到哪里去設點?在人才方面,國有銀行的收入已經很高了,民營銀行要高薪挖人,還需要更高的代價。
《21世紀》:不少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說,做實業太累了。目前,中國的民營實體企業在發展中有哪些困難和問題?你對此有什么建議?
宗慶后:確實很累。現在小企業貸不到款,要么都是高利貸,有的時候要年息45%,企業利潤哪里來?所以政府要給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創造好一點的投資發展環境。
最近我去參加了一個審批制度座談會,稍微理了理,我們公司的收費項目就400多項。審批制度改革到現在,收費沒有減少,而是增加,就換了個名堂,什么“環評”啊、“能評”啊,都要第三方給你做報告,都要花錢。
其實這不是很簡單嗎?環境保護只要把標準設置出來,把能耗標準定下來,符合標準就去干,不符合標準就查封你。另外,政府的監管也要落實責任制,例如食品安全,這一片工廠歸你管,出了問題企業要遭罰,責任部門也要遭罰,才會有人真正去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