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在刀刃”撬動股市投資熱點穩定投資的關鍵不是投資規模,而是投資質量和結構是否優化、合理,是否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以及經濟轉型,以此促使穩定投資拉動內需,并且促進“穩增長”
“力在刀刃”撬動股市投資熱點
穩定投資的關鍵不是投資規模,而是投資質量和結構是否優化、合理,是否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以及經濟轉型,以此促使穩定投資拉動內需,并且促進“穩增長”
■本報記者 丁 鑫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運行“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來說,投資的布局以及流向決定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結構走向。
有分析人士稱,穩定投資的關鍵不是投資規模,而是投資質量和結構是否優化、合理,是否有利于推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以及經濟轉型,以此促使穩定投資拉動內需,并且促進“穩增長”,否則重復投資、低端投資將不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并且將帶來負面效果。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政府投資往往示范性較強,能夠帶動社會資本的流動。政府投資欲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一方面,需要將“力用在刀刃上”,投資在一些發展潛力巨大,同時符合經濟結構轉型大方向,但當前又處于發展初期的行業內,例如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等;另一方面,應該投資重點、有代表性的項目,引領行業快速發展。受此影響,股票市場上的相關板塊也將會因為投資的加大而起到積極的影響。
從我國的經濟增長過程中看,投資依然對經濟增長產生著巨大的貢獻作用,盡管2013年投資增速略微回落,但去年全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54.4%的貢獻率依然十分理想。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28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9%。從環比看,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33%。隨著今年城鎮化繼續推進,中西部交通設施的改進,棚戶區的改造以及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投資還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在這過程中,該如何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開出了“藥方”。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當前主要有兩個突破口:第一是推動城鎮化進程方面的投資;第二是與公共服務、民生領域相關的投資。
首先,推動城鎮化是本屆政府擴大內需的根本性舉措,而且推進城鎮化進程涉及到的環節、行業以及鏈條都相對較長,這方面的發展既兼顧到了穩定增長,擴大有效投資,又不會引起產能過剩。此外,推動城鎮化方面的投資不是短期內的刺激性投資。
其次,與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相關的投資,包括環保、節能減排、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等。當前,這些方面的投資體現在擴大需求方面,未來將會有助于提高、改善居民消費的環境和條件,所以說,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相關的投資既聯系著投資又聯系著需求。這兩方面的投資將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也是未來我國穩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
白朋鳴認為,就目前來看,擴內需對穩增長的積極作用正在逐步顯現,市場信心也隨之有所提振,宏觀調控應繼續著眼于促進有效需求的繼續釋放,把握好穩投資和促消費的力度,進一步鞏固穩增長的基礎。
至于如何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王軍認為,未來要想使投資起到關鍵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王軍表示,投資規模的下降與資金來源受到控制有很大關聯,前幾年我國賴以擴大投資的基礎就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包括銀行配套的信貸資金,最近兩年由于我國防范融資平臺、地方債以及信貸擴張的風險都進行了壓縮,并且實行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進而抑制了傳統的融資渠道。今后我國需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像地方政府可以發行規范的市政債、引入更多的民間資金加入到城鎮化建設的投資隊伍中等,這些都是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需要涉及的方面。
白朋鳴也認為,在國企進行實質性市場化改革之后,可以適當引入民資,進行混合所有制發展,這將對投資主體多元化有重要刺激作用。
他表示,民間投資示范項目對于投資將有重要促進作用,示范項目一般發展潛力較大,雖然在初期風險較大,但當產業形成規模,市場成熟之后,盈利空間可觀。優化投資結構、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一方面需要政府進行有效引導,調節資源分配;另一方面,民間投資者應該對投資機會和市場趨勢理性判斷,使資金在市場能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