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胡彥斌的紙短情長 是我沒寫完的年少傷情
《夢想的聲音3》第六期中,“編曲大魔王”胡彥斌導師改編并現場演唱了當下很有口碑的傷感情歌《紙短情長》,將樂天感十足的旋律,重新演繹成燃爆全場的傾訴,一時間贏得線上線下無數情感共鳴,讓大家紛紛想起當年那個沒能陪自己走到最后的TA。
這首《紙短情長》的歌詞纏綿悱惻,說盡了對沒進行到底的愛情的留戀?!澳氵x擇遺忘的,是我最不舍的”,這是多少人扯不斷放不下的遺憾。紙短情長,所有心事在年少時的一句告別后戛然而止,如果說,原唱唱出是二十郎當的小確喪,那胡彥斌唱出的,就是人生行至半場時回憶當年的悵然。胡彥斌將大調變小調,加入了弦樂四重奏,配合了略帶煙嗓的質感,將未完的心事唱成了滄桑歲月后的一個美麗縮影,越是經歷過時間經歷過真愛,就越容易聽下淚水。
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曲目改造成另一種格調,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藝術創作本身追求的就是一種契合,將歌詞含義和曲調表現最好地融合才是創作者的終極目的。這首改編后的歌曲在各大平臺都收獲了“更勝原曲”“洗腦循環”的評價。時而深沉時而低昂的旋律,將原曲中質樸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質感,演變成更具高級感的音樂共鳴。
胡彥斌作為一個創作系的音樂人,自出道起就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他溫柔婉轉的聲線,纏綿似水的作曲特點,將很多細膩的情感都能詮釋得淋漓盡致。而金屬感和煙嗓這兩個元素,似乎與胡彥斌這三個字完全沒有相交關系,但就在這版的《紙短情長》里,我們發現了民謠一樣的低吟淺唱,搖滾元素中沖擊的節奏,而胡彥斌的聲音,更是像歲月陳釀后的酒,每一次細品,都會發現更加獨特的后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名譽加身后胡彥斌仍在探索新的自己,這是浮躁的世風下很多創作者所不能的。
厲害的人做音樂,會完整地詮釋出每一句歌詞的內在,胡彥斌能將一首所謂的口水歌改編為這樣的高端制作,很大程度來自于他的人生經驗和對音樂的感知。這首《紙短情長》結尾處,不管是旋律還是節奏都漸次噴薄,多次重復發問的“怎么會”最為牽扯人心,只有真正愛過的人才會懂得這種被命運戲弄的不甘。這加重的提問的“怎么會”,是在問命運,還是在問當年走散的那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