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忐忑》
所謂“神曲”,就是一些特別容易被人記住的歌曲,都是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特別容易成為微博上的話題。《忐忑》就是其中最奇葩的一首。它沒有歌詞(或者說是有著特別的歌詞),旋律也很好學(如果很不好學就沒那么神了),唱法也很奇特,從頭到尾從里到外都是記憶點。
第四步:用好社交網絡
仔細想一想,這些年的熱門金曲,沒有一首是不靠社交網絡紅的。《最炫民族風》是從廣場舞視頻開始的,《忐忑》是從王菲的微博開始的,《傷不起》來自微博熱詞,占領社交網絡等于成功了一大半。國外同樣如此,《Nobody》、《江南Style》、《狐貍叫》。當然,這是因為傳播渠道翻天覆地的變化,媒體碎片化帶來了新的音樂傳播方式,于是,為社交網絡創作,通過社交網絡推廣成為創作的新思路。據說現在很多創作者創作之前都是先搜網絡熱詞。
案例分析:《江南Style》
《江南Style》為了能在社交網絡里充分傳播,不惜放棄版權要求,讓大家隨便使用,隨便惡搞,卻因此帶來了更大的收益。這首歌本身也具備了前述三大特點:接地氣(對于韓國人來說)、朗朗上口、有記憶點(騎馬舞),再加上對社交網絡的借力,不紅才怪了。(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