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很多人一樣,我也在追看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據說,美國的政壇人物,包括總統都在追看此劇。前兩天,奧巴馬還在推特上發貼,請大家不要透露第二季的劇情。
其實,這個戲的大致框架來自20多年前一部同名的英國電視劇。只不過,現在《紙牌屋》的主角已經由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變成了一個熱愛跑步的美國政客,一個前軍人。
可能正是由于這個為了適應當代觀眾的改變,我才意識到,同樣是描寫權力斗爭的暗黑系,為什么此劇大受追捧,而原劇卻聲名寂寂。答案就在于,人們分不清政治、權力與暴力這三者究竟是怎樣一個關系。
在一般人看來,政治就是權力斗爭,權力就是為所欲為,而暴力不用說了,就是肉體傷害,乃至“人道毀滅”。這類看法錯了嗎?沒有什么大錯。古往今來,這已成為大眾常識。
但是,現代政治與傳統政治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現代的政客比過去的人更理性。他們明白,政治的確充滿了權力的斗爭,但是,斗爭絕不是政治的目的。從本質上講,政治是一種分配權力的方式,跟分年終獎沒多大的區別。
為什么說現代的政客更理性?因為西方政治的框架是代理人政治。政客已經不再是權力的實際擁有者,而是代理人,或者操盤手。他們的爭斗,部分是為了自己,但更大的部分,是為“聘請”他,或者“選舉”他的那幫人、那個社區或那個利益集團服務。你想想,這樣的政客,可以為自己的利益斗到你死我活。如果參雜了別人的利益,他們還會那么較真嗎?
反過來,委托政客進行政治斗爭的人也不會愿意政客們斗到魚死網破的地步。畢竟,培養一個自己滿意的代理人,既要花錢,又要出力,很不容易。所以,在共同規則的范圍內斗而不破,這樣的權力游戲,才是現代政治的精巧之處。
正因如此,現代政治強調實力的交鋒,卻壓抑暴力的使用。如何減少暴力的程度和頻率,往往是政客們盡展才藝的基本出發點。
然而很遺憾,美版的《紙牌屋》卻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它像一個黑暗的政治童話,其內容不過是一部血腥版的《白雪公主》。在戲中,凱文·史派西( K.Spacey)飾演的民主黨政客弗蘭西斯·安德伍德(F.Underwood)野心勃勃往上爬,從議員做到黨鞭,從黨鞭做到了副總統,還覬覦著總統的寶座。然而仔細的觀眾會發現,這個人除了因利益而緊密依靠的老婆,沒有盟友,沒有靠山,沒有金主,似乎僅憑他的精心布局、合縱連橫和心狠手辣就到了一切。這樣一個活脫脫就像麥克白的人,能夠在現代政治中立足嗎?我深表懷疑。
更可笑的是,這個政客還得身兼殺手之職,去親手殺死他想拋棄的議員,以及他想滅口的記者。傻瓜才會相信,殺人是一樁毫無技術含量的事兒。如果說安德伍德偽造議員自殺的情節尚還說得過去,那么他將女記者推下地鐵的橋段實在是荒謬透頂。在公眾場合殺一個人,起碼你得勘察地形吧?得檢查監視系統吧?得多次隱藏行跡吧?一個即將成為副總統的高級政客,他怎樣親歷親為?
請注意,在劇中這些錯漏百出的情節不是無關緊要的細節,而是推動整個故事的動力。這就導致《紙牌屋》沒有像有些觀眾認為的那樣,成為“美國政治的全景圖”,而是一幅扭曲變形的黑暗漫畫,一個權力諂媚者的故事。
在著名導演大衛·芬奇的把控下,《紙牌屋》不但入圍艾美獎9項提名,還拿下了最佳導演獎、金球獎等獎項,說明此劇絕非浪得虛名。事實上,我也被其中復雜的劇情和演員高超的演技所吸引。但是,我非常清楚,它所提供的,始終是一種普通人對政治的想象和意淫,一如農民想象皇帝。(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