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演員年輕勢力崛起
與觀眾熱愛題材的轉變相對應,能夠帶動收視率的演員也出現了新舊更替。今年上半年,對收視有所貢獻和提升的演員,大多是年輕的偶像型演員,如唐嫣、袁珊珊、陳喬恩等,劇集與演員達到雙贏。雖然諸如陳道明、陳寶國等實力派演員市場分量十足,但是劇集漸漸失去了以往的收視競爭力。網絡人氣漸漸侵蝕影響傳統市場的輿論。當然,有些電視劇純粹以題材取勝,演員則很難借劇提高知名度。
C.播出平臺壟斷化
還有一個現象是,去年的榜單上,湖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衛視皆有劇集上榜,還算是百花齊放,不過到了今年上半年的榜單,幾乎都是湖南和江蘇的劇交相輝映,播出平臺呈現壟斷趨勢。而這兩家衛視也漸漸地成為雷劇產出平臺,借助平臺優勢,雷劇的土壤也越來越豐厚,使外界憂慮。目前這兩家電視臺的《新洛神》和《天天有喜》兩部大雷劇也正在大打擺臺,在其夾擊之下,大劇《精忠岳飛》的收視率始終過不了1。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多家競爭才有利市場繁榮。
業內解析
傳統大牌和新晉導演各有優勢
權威營銷機構緯嶺公司創始人彭福利表示,“觀眾口味肯定在變化,什么是真正水準這個很難用個固定標準來衡量。例如《武林外傳》是否大劇,我相信很多人有不同看法。電視劇我認為是個大眾文化娛樂產品,現在可能過多偏向于娛樂,文化考慮得少了,這也和現在觀眾的需求變化有一定關系,年輕的觀眾可能更看重娛樂效果,對于過于嚴肅的題材、情節,年輕觀眾可能缺少耐心。另外現在媒體多樣化環境下,宣傳和推廣也很重要,不少好劇因為這方面做的不足導致整體市場反應欠佳。”
彭福利表示,“傳統大牌和新晉導演各有優勢,而后者比較擅長更多從觀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對營銷宣傳更重視。正劇大劇一定會有市場,但是制作方應多考慮當前觀眾希望看什么樣的劇,鄭曉龍利用網絡小說拍攝出《甄嬛傳》獲得非常大的成功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目前市場繁榮但難出經典
負責影視劇市場咨詢的某公司負責人稱,“以往不僅給予新人的機會少,連帶電視劇所呈現出的審美風格也更新緩慢。大量熱錢涌入后,電視劇制作門檻進一步降低,給了更多新人和新公司機會,審美進一步多樣化,新的審美潮流形成。不過這種市場的繁榮,難出經典,因為審美流行的周期縮短了。”(華商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