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近來每年都接拍一部雷劇的原因,陳浩民突然嚴肅起來:“其實,我是有目的的——我是拍給孩子們看的,不是拍給知識分子看的。”他說,暑期有很多小朋友留守家中,父母卻要上班,“小朋友在家里看我們的電視劇,我們間接擔當起了一個保姆的責任”。陳浩民表示,《天天有喜》的主要觀眾群就是“4歲以上10歲以下的孩子以及缺乏行動能力的老人”,“他們在家里正好可以看我們的電視劇”。
此外,陳浩民希望女兒可以常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常在外地工作,她想爸爸了怎么辦?我多拍一些這樣的電視劇,她就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我了。”
連續四暑假收視奪冠
面對全民吐槽,陳浩民的心態卻是很好。他對記者說,這已經是自己的作品連續第四個暑假拿到收視冠軍:“我已經被罵習慣了,第一年還有些難以接受,到了第四年就覺得無所謂。而且我認為罵我的人還不清楚,現在市場確實需要這樣的作品。”
《天天有喜》天馬行空的劇情讓不少觀眾難以接受,陳浩民卻不以為然:“全講史實的,就叫紀錄片,不叫電視劇。電視劇的寶貴之處在于它有創意。”
陳浩民表示,在自己演過的電視劇里,《天天有喜》還不及《濟公》的一半雷,他還笑稱:“我們的宗旨是雷不死你我不收工!”對于接拍雷劇,陳浩民保持著歡樂的心態:“現在是娛樂至死的年代,只要最后能讓觀眾記住,手段五花八門也沒關系。”
穆婷婷:比讓孩子看“甄嬛”好
穆婷婷和陳浩民一早就認識了,兩人合作的第一部戲為《楚留香傳奇》。再度合作,穆婷婷對陳浩民十分信任:“他會跟我講一些演戲方面的東西,我覺得很有道理,然后就想辦法去揣摩。這部戲我特別要感謝的人就是他,他給了我很多啟發。”
對于《天天有喜》被稱為雷劇,穆婷婷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說我們特別灑狗血,我倒沒有這個感覺,我們只是夸張了一些東西。”對于觀眾的褒貶,穆婷婷也很坦然:“有表揚就會有批評,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人家關注你,才會說你不好。”
劇中,太多超乎想象的情節讓人應接不暇,穆婷婷的解釋是:“神話嘛,怎么演都可以。”雖然被雷得外焦內嫩,觀眾卻依然忠實追捧,在這一方面,穆婷婷自己也深有體會:“像之前湖南衛視有一部戲叫《回家的誘惑》,收視非常高。當時我看的時候會說,哎呀,這個怎么這么狗血!然后我每天都想打開電視看這部劇,就想知道這幫人后來干嗎了。”
在她看來,《天天有喜》甚至對小朋友有正面作用:“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容易把小朋友的想象力壓了下去。我希望小朋友多看看這些所謂的神劇、雷劇,拓展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有個輕松、歡樂的童年。總不能讓他們去看《甄嬛傳》吧!”
譚耀文:我演的是黑色幽默
譚耀文在《天天有喜》中飾演大反派金蟾大王,和男女主角的侃侃而談不同,他對《天天有喜》的雷劇標簽避而不談: “原本沒有想接拍這部電視劇,后來了解了故事和角色,我才認為可以拍……主要是被公司說服的。”
譚耀文坦言,演的時候主要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在片場,我跟導演溝通特別多,我還怕他嫌我煩,因為我基本沒有一場是完全跟著原稿走的。喜劇有時候要鬧起來,但也要講究平衡。我這次演的是低調的黑色幽默,我認為我的角色沒有受到網友批評。”
記者再次追問他是否承認《天天有喜》是一部雷劇,譚耀文這樣回答:“我不愿評論,我只知道我的角色能給大家帶來歡笑,這就完成了我的責任。”(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