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不過講幾句實話,就要冒這么大風險?說假話,倒不需要勇氣,因為不必冒風險,我想不通這里面奇怪的邏輯。”
首度發聲回應種種質疑
寫的是“宿命”不是“宿敵”
這本書的撰寫和出版是否經過張
藝謀授意和授權?
周曉楓:我從陳婷那里拷貝了他們家的影集交給出版社挑選,使用這些圖像資料,出版社需要授權。涉及隱私,我需要讓當事人知情;其他我作為旁觀者的評論,不需要張藝謀授權。
我動筆時沒有透露消息,直到把完成的樣稿交給張藝謀和龐麗薇,讓他們核實時間、地點和人物等是否無誤,只是為保資料的準確性。張藝謀見到打出來的十幾萬字,很驚訝,沒想到我事先沒有節目預報。
關于我對張藝謀的評價,甚至諷刺和批評,他本人沒有做出任何調整和修改,因為他認為那是屬于我的看法和觀點,他無權干涉。張藝謀渴望創作自由,也會尊重我的創作自由。
這本書的寫作中是否針對張偉平?
周曉楓:如果《宿命》就是挑釁之書,那它沒什么價值。請注意,書名是《宿命》,不是《宿敵》。
我寫的是張藝謀的性格和命運,張偉平和其他人物一樣,只是刻畫張藝謀所需要的素材。娛樂新聞熱炒的“十宗罪”,把我的形象搞成替主子叫陣的狗腿子,非我初衷。
其實在書里,我對張藝謀也不客氣;換言之,我對張藝謀和張偉平都有批評,也都留了分寸。比如,我盡量不涉及隱私,盡量考慮彼此的尊嚴和面子。《宿命》不像媒體說的是一本復仇之書,我既無興趣,也無體能去從事摔跤運動。
你是不是認為張偉平是張藝謀
和鞏俐分手的罪魁禍首?
周曉楓:張藝謀不是未成年人,他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一系列的問題,是張藝謀性格里的必然。張偉平只是起到外在的影響作用,雖然,是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把所有的不是都歸罪于張偉平,不公道。
而且,不能一輩子咳嗽,都賴小時候嗆過一口奶。《宿命》里寫了,二張分手之后,茶還沒涼,張藝謀接著栽跟頭。以我的觀點,張藝謀現在也沒接受教訓,保不齊什么時候又得陷入麻煩。性格導致,這是他的宿命。
很多事情并非親歷者,來源何處?
怎證真偽?
周曉楓:我的記錄來自與當事者的溝通。張藝謀不是一個愿意主動傾訴的人,但我是個愣頭青,分不清美人痣和癤子的區別,什么事兒都直眉瞪眼地追問,逐漸獲得一些答案。書里涉及的人物眾多,之所以有姓名、時間和地點,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去查驗真偽。
你在書中寫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現在還有擔心嗎?
周曉楓:坦率地說,我不能預測后果,不知道埋伏在短暫或漫長道路的那端是什么,是否從此難以擺脫追剿的陰影。那些提醒我注意人身安全的朋友,那些慷慨為我提供避難所的朋友,真的銘感于心。我本性善良懦弱,懼怕沖突,甚至我一邊寫,一邊還在猶豫,要不然避實擊虛,糊弄糊弄,交差得了。可我希望自己的寫作能夠“修辭立其誠”,結果,像個生性魯莽的人不會說客氣話了,寫成這樣。為什么,我不過講幾句實話,就要冒這么大風險?說假話,倒不需要勇氣,因為不必冒風險,我想不通這里面奇怪的邏輯。 (陳夢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