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前晚,《奔跑吧!兄弟》上映13天,累計票房超過4億元,而春節檔又將有《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上映。綜藝電影算是電影嗎?從導演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開始,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愈演愈烈。這幾天,各大電影發布會,以及門戶網站組織的論壇上,從導演、制片人到影評人都發表了各自不同的觀點。
關于綜藝電影這種形式究竟對產業是有利還是有弊,目前還看不出具體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的票房將決定未來綜藝電影是否會成為國產電影投資熱的大趨勢,甚至形成新的類型片產業。
馮小剛“炮轟”綜藝電影
2月6日,在錄制綜藝節目《我看你有戲》上,馮小剛發起炮轟綜藝電影第一擊:“六天就拍攝完成,還獲得很高的票房,這將導致沒有制片人會繼續愿意投資一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
馮小剛回應“不要低估了觀眾的智商和欣賞水平”:“如果說態度決定一切的話,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電影,從態度上來說就已經失了誠意,還談什么尊重觀眾,尊重人民幣吧”。
再度回應被指“瞧不上綜藝電影”:“是我們這些導演在逆境中艱苦卓絕,玉汝于成,奮斗十余載打開的局面,絕不是所謂的綜藝電影,我們當然有義務和權力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至此,事件愈演愈烈,因此幾乎所有電影人都將面臨這個問題:綜藝電影是影壇毒瘤還是票房救星?
電影人怎么說?
“最近小剛導演很嚴肅地提出了綜藝電影的問題,大家也將春節檔兩個‘爸爸’的PK看成事關傳統電影生死存亡的榮辱之戰。但我覺得‘存在就是有道理的’,作為電影人,不能排斥市場出現的新現象,當然也不能以投機的行為去傷害觀眾對華語片的信任。我們要用精良的劇本和班底,拍出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和觀眾喜愛的大電影。出品《爸爸的假期》,就是博納影業集團的一次積極的嘗試。我堅信認真拍電影的人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因為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于冬(博納影業總裁)
“從創作者個人發展角度來說,如果你想靠拍一個綜藝電影混出來,在電影圈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個人認為,如果想要走電影導演這個路子,拍這種電影其實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因為它被整個的電視臺的機制完全控制了。從電影產業角度來說,產業根本的元素就是受眾,觀眾喜歡這個模式,大家都在拍這個電影,觀眾不喜歡的時候,這個類型可能就消亡了。”
——沙丹(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人)
“其實完全具有電影性質的綜藝電影我并不反對。但是有一個現象需要注意,去年只有一部《爸爸去哪兒》,算是偶發性的事件,今年已經有兩三部(綜藝電影)了,就變成小概率事件,明年、后年會不會變成大概率事件,我不知道。我們其實浪費了很多的錢,包括拍爛片,拍有益電影的錢已經很少了。”
——蔣勇(電影產業分析家)
綜藝人怎么說?
“其實綜藝電影不是個笑話,也不是個神話,它首先是一個商品,不管是綜藝還是電影,都是文化產品,文化產品首先必須具備一個最明顯的特征或者訴求就是為了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需求,首先必須達到這個目的,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要認可它的首先必須是群眾,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首先必須是一個產品和商品,并且是得到群眾認可的商品和產品,目前來看還是得到群眾認可的。我們去認可這個事情和小剛老師去評價這個事情大家是站在不一樣的角度的,從群眾或者從市場認可的角度是把它當做一個商品去評價,作為一個專業電影來說,可能把它當成是一個作品的角度來評價,產品和作品本身就是有區別的。”
——王征宇(浙江衛視品牌推廣部主任、電影《奔跑吧!兄弟》總策劃)
“在國內最出名的現象級節目就是《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這兩個是戶外真人秀的節目,所以它的延伸產品讓很多觀眾對電影有期待以后跑進了影院,《中國好聲音》已經拍了電影,票房也慘敗了。所以綜藝電影的成敗真的就是延續了那種節目模式,要延續下去才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票房。但是你看《中國好聲音》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故事,拍成了電影票房就不好,但是《我看你有戲》我們本身這檔節目,就是讓電影人追夢的舞臺和機會,所以我覺得《我看你有戲》的綜藝電影會區別于《奔跑吧!兄弟》。”
——王譯可(《我看你有戲》總制片人,未來也將會擔任這部綜藝節目大電影版的總制片人)
采寫/新京報記者 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