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政:當時中藏網上有一個會員,接到過欄目的電話,讓他拿著別人的東西假裝上去參加節目,他拒絕了。我們覺得這個有問題。這個事情不是突然的,一直論壇里就有“錯砸”的討論。但是一直沒有證據。這次展覽看了以后決定說出來。
找人代替是為節目更精彩
京華時報:有質疑說這檔節目中的有關專家是古董商,沒有鑒定資質?
韓勇:我沒聽說過國家有規定說鑒定需要資質啊。
京華時報:對于質疑方提出的公開電視辯論會怎么處理?
韓勇:我們沒有義務來跟他回應和辯論。我們節目組可以對我們節目中播出的鑒定藏品負責任,也歡迎有不同意見的人來質疑。如果是相關的機構提出來我們可以配合,任何一個人都來質疑,我們的正常工作還能保證嗎?
京華時報:持寶人來節目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韓勇:法律上的意義我不好明確地描述。實際上是一個雙方認可的君子協定。
京華時報:節目會正常播出嗎?會在節目中回應嗎?
韓勇:當然正常播出,不會回應。沒有必要。
京華時報:有質疑說節目組會去潘家園買假的東西,然后找持寶人去上節目?
韓勇:第一,這個現象不存在。每天我們接的電話七八十個都要來參加節目。退一萬步講,即使有這種情況,它也是一個節目手段的問題,不存在欺騙的問題。因為我們做的是收藏鑒賞類節目,展現的是真與假,只要沒有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普通的說成珍品,其他的無可厚非啊,有意義嗎爭論這些?況且這只是他們的想法而已。
京華時報:參加過節目的一個專家說不可能砸錯,因為這些東西是欄目組找的假貨。
韓勇:都這么說了為什么還說我們砸碎的東西里有國寶級的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我只是說一下我們節目的操作理念和流程,完全不是回應他們,沒有意義。
京華時報:從流程上來說有沒有這種情況?
韓勇:沒有。但是存在持寶人自己個人原因不愿意出鏡,或者表達能力不好我們建議他找人代他來,是為了節目的精彩。我們做的是電視節目。純做收藏講堂可能也沒這么多人關注了。(京華時報)